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资中筠曾译《廊桥遗梦》 被称文化“富家子”

2011年10月17日 08:27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中筠曾译《廊桥遗梦》被称文化“富家子”
资中筠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中国魅力50人物”,《廊桥遗梦》译者,年过80的资中筠先生,常以此语自称。从早年多从事外交到近来著述颇丰,以独立学人的身份,受到学界及读者的敬仰,“文章老更成,健笔意纵横”评价毫不为过。近日,她的五卷自选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首发式上,吴敬琏、梁文道、阎连科等多位文化名人前往捧场,阎连科称读她的书,感到自己是个“腰痛作家”。

  不愿承认是一个“翻译”

  对于资中筠这个名字,也许不少人会觉得陌生,但她的履历可谓“显赫”。早年资中筠曾经是毛泽东、周恩来的翻译,还是畅销一时的《廊桥遗梦》的译者,只是对于这些经历,资中筠都看得很淡,反感这些抬高身价似的恭维,“我是做过这方面工作,但不是我主要的工作,一个人的身价不会随着他为之服务的人的身份而提高,我追求的是自己独立做出的贡献。”

  《廊桥遗梦》在大陆翻译出版时,热度出人预料,当时她几乎不愿承认自己是译者,拒绝接受所有媒体的采访,事后她解释,“之所以不愿意承认是译者,是因为它太热了,而我不愿以此出名。我做了那么多工作,哪本书都比这本重要。”但她同时也表示,很享受翻译的快乐:“我不是瞧不起翻译,我觉得文学作品的翻译,特别是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是非常难的,而且对两种文化、两种语言要求,确实是比较难。而且我在翻译《巴尔扎克》的时候也是一种享受,正好想出一个词对应的时候,我非常高兴。”

  “鲠在喉”不得不吐

  首次面世的资中筠五卷自选集包括《感时忧世》《坐观天下》《士人风骨》《不尽之思》《闲情记美》,收录的文章内容涉及公民社会、文化建设、知识界思想状态、新文化建设等问题以及追忆往事、读书随笔等,其中的篇章大体上按倒时序排列,展现了资中筠的心路历程,也折射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谈到自选集,她说:“这些文章都是有所思而流诸笔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完全摆脱了命题作文之累。”她说,“如果学术上、思想上有一些成果,大部分还是在退休之后。”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年过八旬的资中筠,常以此语自称,她说,曾经以为自己退休后应该写些闲情类的文章,但“许多文字都是如鲠在喉,不得不吐之言。这种忧愤之思越到近年越强烈”,欲罢不能。在前不久的“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2011”上,针对“开放”话题,资中筠的发言,总是让听者惊讶,她能从一堆乱麻中,迅速找出事情的本质,切中要害。事后网友评论:“有的女人,越老越美丽,资中筠便是。”

  文化意义上的“富家子”

  资中筠自选集的出版,引起当下颇有影响力的知识人和作家的强烈关注。在作家阎连科眼中,资中筠是总让她产生自卑的长辈之一,“在她面前,我从来都有一种惶恐如影随形;有一种做错了什么和什么做得不够彻底的感觉始终笼罩着我。她的学识,她的人格,常常像镜子照出我的一些丑态来。读她的文章,我知道自己的文字有多么的华而不实;和她谈论文化、文学、历史和现实与时弊,她又常常让我哑然失语,觉得自己不仅是没有读过几本书的人,而且是一个连精神上都有腰间盘突出症的严重患者,是一代‘腰痛作家’中的一个。每一次和她的文字与她本人交流之后,我都对自己说:回家多读几本书吧,把你的腰挺得再直一些吧!”

  而在《非常道》作者余世存看来,资中筠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真正的“富家子”,她晚近的写作,是一种回归自我和文明常识的人生示范,是对当代汉语中暴发心态、投机心态、造论心态的校正。

  本报记者 蔡 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