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单霁翔:保护城市文化遗产,促进城市文化繁荣

2011年10月19日 16: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单霁翔

  名街推介活动 促进城市文化发展

  我国对文物个体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早,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相对国外较晚,但所设立的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具有中国特色。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设立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内容包括小到文物单体,大到历史文化名城。然而,与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密切相关的街区始终没有上升到国家关注的层面,这些街区拥有许多地域鲜明、传统特色突出的历史建筑,是文化传承积淀下来的活化石,它们共同体现了历史街区的文化多样性。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这一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而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超常规状态,城市化率每年都在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城市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在中国意味着会有1200万至1500万农业人口要融入城市,人们在城市里居住、就业、出行。经过20年的持续发展,不仅使城市规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家庭结构、生活生态也随之改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一直未能引起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到了20世纪,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城市特色被忽视,一些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开始出现变异,甚至出现保护性破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报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理念,提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一概念,具有典范性、样板性意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动自开展以来,迅速得到全国各地众多城市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社会民众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不仅推动各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有效进展,同时还保留了城市文化中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城市文化特色鲜明,富有生命力,促进城市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旧城改造”对城市 文化遗产造成威胁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记忆,地方民居、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盲目追求变大、变新、变洋,抄袭、复制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忽视了城市文化遗产存在的意义,而且还使得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遭受严重破坏,城市历史文脉被割裂,生活在城市中的社区邻里也难免解体,城市文化遗产濒临危境。

  城市建设本该“以人为本”,既宜人居住,又宜人发展。然而,一些城市在注重经济发展、建设规模的同时,忽略了城市文化的整体协调,也忽略了城市的传统特色和功能作用。一些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将建立高层、超高层建筑作为迅速改变城市形象的方式,结果导致城市景观变得生硬、单调。同时,不少城市文化遗产地相继出现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趋势,一些城市在所谓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中大拆大建,致使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如果将千百年文化积淀的旧城仅仅定位于改造,没有强调其需要保护和有机更新,这将是城市文化遗产的一大损失。

  当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有序进行中,这一行动在人类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该次大规模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动员了4.7万名文物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祖国的山川、荒漠、田野、水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调查工作,调查的具体结果将于今年底公布。这个数字的公布,不仅会使各地政府对当地文物遗产资源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更重要的是,将大力推动各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园。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像一部部史书,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岁月,唯有保留下来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产,才会使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才会使今日人类发展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也才会使城市永远焕发着悠久魅力和时代光彩。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避免城市文化危机

  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特色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面对种种问题和挑战,每一座城市都必须以文化战略的眼光进行审视,从全局的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期得出正确的创新理念。然而,一些城市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对于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从而出现了许多城市文化危机问题,如城市记忆消失、城市面貌趋同、城市建设失调、城市形象低俗、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精神衰落、城市管理错位和城市文化沉沦。

  避免城市文化危机,首先应该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城市。城市文化是社会文明在城市的缩影,是社会和谐在城市的集中表现。在构建和谐城市的过程中,应注意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思想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中,将城市目标定位为宜居城市,体现了城市建设和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不是片面地追求“形象工程”,而是更关注文化的发展,关心人的发展成长,重视和发挥人的作用。这就对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应借助文化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推动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更富有竞争力。如今,经济活动依靠文化内核,科研创新依靠文化造诣,生产管理依靠文化修养,技术掌握依靠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依靠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可见,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体现出更强的经济、社会价值。

  第三,用城市文化创新引领城市发展的方向。当前城市不仅面临文化遗产保护不力问题,也面临文化创造乏力问题。丧失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文化记忆;没有新的文化创造,城市将迷失方向。城市文化必须承载历史,反映城市文化积淀;也要展现现实,反映城市文化内涵;还要昭示未来,反映城市文化创造。

  城市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城市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具备影响力,城市发展才有持续的力量。所以,城市文化不仅需要积淀,还需要创新。只有文化内涵丰富、发展潜力强大的城市,才是魅力无穷、活力无限的城市。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