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胡孙华)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昨日也是他75周年忌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前馆长孙郁在新浪微博接受微访谈,回答数千网友提问时观点犀利,也颇有鲁迅文风。
称鲁迅是“国民公敌”,孙郁说:“鲁迅的所思所想所行,都与世俗社会有别。比如国民党反动派杀人,许多文人都沉默了,他站出来讲话;比如百姓盲目地排斥洋货,鲁迅认为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只有我们造出比洋人更好的物品才能真正地抵制洋货;比如政府号召读经,鲁迅说要少读中国书,多读外国书。这些行为,都与当时的国民思维相悖。”
有网友问如何将鲁迅精神与现代相结合?孙郁说:“用鲁迅的思想做参照,建立当下的问题意识,保持个性,和流行色保持距离,可能会回到鲁迅所说的‘个性’基础上。当然,我们不是简单地回到鲁迅那里去,而是要每个人都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他人’。鲁迅的价值在于,他成为‘自己’,没有成为别的精神的依傍者。”
当前有不少人对鲁迅的认识存在误区,对此孙郁认为:“鲁迅认为人是有局限的,可是我们把他完美化了,这是在用鲁迅最厌恶的语言来描述他。鲁迅的遗产很丰富,在我看来,最根本是与‘奴性’抗争,正视有限性,超越有限性。”
当网友问及鲁迅先生为何从没写过长篇小说?孙郁回答:“这只有鲁迅自己才知道,我猜想他的文体更适合写中短篇。另外,他本来就不想成为一个大作家,他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可是,他在短篇小说里表现的才华也是别人所不及的。”
还有人问到鲁迅自身的大男子观念或家长作风问题,孙郁说鲁迅潜意识中有一点儿,但他在理性上不断克服这些,他认为自己很黑暗,并不断与黑暗抗争。
有家长问应该让孩子几岁的时候看鲁迅的哪一本书,孙郁建议,对鲁迅的阅读不能强制,应当把不同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让孩子自己去体味谁的作品更有趣。至于年龄,顺其自然很重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