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些官员打着“外出考察”等各类名目进行“公费旅游”的现象并不鲜见。这其中有治理方法的问题,更有治理力度的问题。我们不妨以史为鉴,来看看历代政府是如何治理这个“老大难”问题的。
古时候的交通极不发达,各地人员往来极为不便,因此自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建立了相应的沿途接待制度,由各地的地方官府设立“驿站”,负责过往官员的接待服务。驿站所需要的物资、经费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负担。于是,驿站的建立就为公文传递和官员出差提供了方便:一是免费使用车船马匹等交通工具,二是免费供应食宿,三是能获得当地的一些土特产。
到了唐代,公务往来日益频繁,这项制度也日臻完善,不仅中央政府设置了招待所——“驿”,而且地方政府也设置了“馆”,形成了数量众多的“驿馆”。既为官员因公出差这种日常的行政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也是对官员的优待,进而演变为一种特权。出差的官员享受驿馆的接待服务需经过上级批准,携带通行凭证方可获得相应的待遇。当然,官员的身份和品级不同,饮食、住宿、车马的接待标准也不尽相同。
宋元时期大致延续了唐代的政策。明朝初年,贫苦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末“给驿泛滥”导致官吏腐败、民怨沸腾的教训,从洪武元年就颁布法令对某些特权者进行了限制。他命令“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明示大小官员“不得擅乘驿传船马,违者罪之”。朱元璋还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杀鸡给猴看,拿自己的亲属“先正纲纪”,以儆效尤。洪武三十年,驸马欧阳伦擅自动用驿馆的数十辆马车走私茶叶出境,朱元璋得知后立即下令将欧阳伦赐死。由于朱元璋用严刑峻法治理驿政,明初出现了“驿递清乐,而里甲不扰”的久违局面。
然而到了明中叶以后,由于朝政腐败,驿馆泛滥,管理混乱,各地政府不堪重负,虚报冒领盛行,部分地方官员乘机欺上瞒下,横征暴敛搜括驿银,敲诈勒索支应驿差,贪赃枉法累害于庶民百姓。为了取悦、奉承来往官员,很多驿馆还建有楼台亭阁,或因山就水,或凿池植树,营建有四时美景的内部景观,以致朝野“清邮传以疏民困”的呼声四起,迫使明朝政府三次对驿馆管理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可惜,再好的规定也有人钻空子,一些高官子弟本来没有权力享受服务,但照样在自己的旅途中作威作福,一样待遇也不能少。
明朝被百姓誉为“海青天”的海瑞担任淳安知县期间,有一次,兵部尚书胡宗宪的公子恰巧路过淳安,却被淳安驿丞(管理驿馆的小官)的简朴接待方式激怒,竟然将驿丞倒吊着打了起来。海瑞也不是吃素的,他下令将胡公子关押起来,并上报他的老爸胡宗宪:“您曾明确指示不许大操大办地搞接待,现在却有人胆敢冒充您的公子招摇撞骗,我特向您请示如何处理。”闹得胡宗宪哑巴吃黄连。然而,毕竟海瑞这样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太少,驿馆接待制度产生了许多弊端,超范围、超标准接待十分普遍,成为明朝吏治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巨大的接待费用,造成了中央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 作者:刘亮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