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济宁高起点绘制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1年10月24日 1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济南10月24日电(孔凡元)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评审,2011年济宁市有28项文化遗产列入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山东济宁筹集资金1900余万元,相继对运河沿岸的崇觉寺铁塔、声远楼、济宁东大寺、南旺分水龙王庙建筑群、太白楼等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有效保护。京杭大运河的南旺枢纽工程大遗址保护与申遗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记者24日从此间文物局了解到,目前,京杭大运河上的“枢纽”工程南旺分水枢纽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维修工程竣工,水工科技馆建成开放,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已奠基,遗址公园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根据大运河济宁段遗产保护规划和工业布局调整,大力实施运河两岸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加快运河沿岸工业企业搬迁进度,引导企业逐步向周边工业园区转移,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源。

  在加强城区古运河道保护的同时,市政府在城区中心沿运河两岸规划建设运河文化核心景区,该景区控制面积36公顷。2009年以来完成投资1.5亿元,拆除了电子工贸大厦等一批有碍观瞻的建筑物10187.64平方米,目前景区已初具规模。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大运河石佛闸区段等一大批保护开发项目相继展开。为使沿河景观更好地体现古运河的文化传承,赋予更多的运河文化元素,今年我市又投入2.9亿元对古运河岸边的太白楼路进行升级改造,集中打造古运河历史文化风光带。

  按照规划,到2020年,大运河济宁段建成百万吨级以上码头22个,年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充分发挥运河“黄金水道”优势,突出抓好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项目,实现大运河济宁段“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的建设目标。

  济宁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是以运河为轴心的廊道形式留存下来的。闻名中外的太白楼、号称“水脊”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京省驰名的老玉堂、名列全国五大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的济宁东大寺、乾隆皇帝多次南巡驻跸的南阳古镇等运河文化遗产散布在济宁段运河两岸,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它融合了释、道、伊斯兰、基督等宗教文化,使多元文化融汇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绚丽多姿的文化长廊和生态景观通道,成为记录当时济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活化石”,也成为象征现代济宁文化特质的标志性符号。 

分享按钮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