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10月27日电 (李新锁)第三次中国文物普查后,拥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山西太原有80余处历史民居、名人故居被确定为文保单位。太原市文物部门27日称,这些历史民居目前保存完好的仅占两成,剩下的八成均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亟需修补。
27日,太原刚刚经历过一场寒流,在位于该市历史建筑集中的教场巷内,头发花白的许吉庆站在路边,茫然看着偶尔走过的行人。每年入冬他都要早早准备取暖用的炉子和煤。“虽然就住在太原的繁华地带,可什么便利也享受不上。”
许吉庆说,几十年来,他居住的区域一直没有通煤气、暖气和自来水。一到雨季就担心房屋漏水,发生意外。前段时间,老民居被挂上“历史建筑”的牌子,可老房子依旧老旧。
记者在现场看到,多数历史民居的外观早已改变,居民沿街私自搭建的房屋依次排开。
在老式四合院内,后起的建筑和四合院格格不入,而老屋的门楣早已腐朽,砖雕、门墩和各式建筑构件均已破损,甚至有老屋已经坍塌。
“翻修老屋一是要申请政府部门批准,其次还需要很多钱。”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张先生表示,当地政府划定历史建筑的初衷很好,可维修主体、资金不明确,很多事情没法解决。
据了解,和教场巷历史民居情况类似的建筑并非个例。“山西省咨议局”、明代太原城等诸多建筑均存在类似现象。
太原市文物局介绍说,目前,太原市有80余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的仅占20%,60%的古民居主体结构保存完整,但外墙、砖雕等已损坏,另外20%的古民居,房梁、地基等关键部位损坏较重。
文物专家对此表示,这些历史民居都是珍贵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保护古民居已刻不容缓。然而,资金短缺却成为保护这些历史建筑最大的难题。(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