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石:期待走出深闺
上饶石,也叫高洲石,产于上饶县五府山。一直以来,上饶石只是个无名之辈,一度被当作寿山石贩卖,后因寿山石实行原产地保护,上饶石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业内称之为继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青田石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印石材。如今,上饶石还没有广泛为人们所熟知——
高岭土产区出宝石
五府山地处上饶县南部,雄卧于武夷山脉北麓,主峰海拔1891.4米,为华东第三高峰,风光绮丽,有“饶南仙子”的美誉。在五府山镇高洲村附近,有个叫三十六道弯的地方,村民偶然会在地上捡到一种奇怪的石头,这种石头质地晶莹滋润,蜡性较强,半透明或微透明,富有光泽,能刻字且不易碎。
五府山镇原属五府山垦殖场,据当地老人说,五府山曾经有玉床、玉凳等贡品,后来这些贡品被洪水吞噬,至今无踪迹。当地人一直认为家乡就是产玉石的地方,在枯水季节,河床裸露时,河底偶然会有些红色冻石或黄色冻石出现,不少村民一直有收集这些奇怪的石头的习惯,或把怪石给小孩把玩,或用于装饰客厅。
1980年,省地质局区调队对五府山进行过勘探,发现高洲村附近存在大量的高岭土,五府山一度成为景德镇陶瓷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点。1984年,国家建材江西地勘大队曾到五府山做了矿点勘探,并明确五府山有含玻屑晶屑凝灰岩,存在经热液蚀变形成的高岭石、叶蜡石等矿物。
1994年,一名台湾客商看到了高洲村地下蕴藏的商机,委托福建省地质勘察技术院再次对五府山进行地质踏勘,并于1995年向五府山垦殖场提出叶蜡石的开采方案。那时,五府山垦殖场负责矿山的副场长张勝京开始意识到,原来高洲村附近不仅出高岭土,还蕴藏着其他宝石。
上饶石得到市场认可
前来五府山采石的台商,就是台湾最早的鸡血石效用金石文化的开创者、台湾寿山石专家、福建宝协理事会资深参谋、中国纸墨笔砚协会常务理事吴金泉。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吴金泉就由南到北先后到过福建寿山、江西上饶、浙江昌化、内蒙古自治区巴林等地,并于1999年在上饶五府山开出矿区,2001年创办国内第3个工场,名为国丰(上饶)工艺品有限公司,从事印石石材挖掘、石雕艺术品生产等。他精选加工生产的高洲印石,被中国纸墨笔砚协会授予“中国名牌”。同年,吴金泉在矿区开采出了颜色为肉红、橘红、橘黄、乳白等,呈隐晶结构,油脂光泽,灵度大,腊感强,硬度莫氏2.5左右的高洲石上乘品。高洲印石因此声名鹊起,印石材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在此基础上,吴金泉提出了把上饶石打造成继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青田石之后的中国第五朵印石材金花。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多种原因,吴金泉突然从五府山撤离。
2002年,高洲村附近的石材遭到了无序滥采,有人承包矿洞,有人晚上偷采,外地商贩以每吨600元的低价从采掘者手中收购原石,然后制作成田黄石、红花冻、云水冻等艺术品极高的印石,售价是收购价的百余倍。
2010年,当地村民张玉敬在福州晋安区樟林寿山石市场发现,家乡的石头不仅可以做成印章,还能雕刻成各种艺术品。有的人还在石头上打上寿山石的名字,做得石头的身价倍增。他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看到上饶石能如此之美,而难过的是上饶石只有打着寿山石的名号才能得到市场认可。
金花绽放路在何方
一直潜心研究石头的江西根石艺美术学会副会长王小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上饶石进行了关注,他认为上饶石具备成为中国第五朵印石材金花的条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吴金泉开采上饶石时,采出的石头就已散布在东南亚各地,其质地细腻,色彩丰富,与寿山石的高山善伯品种十分相似,印石业界甚至有人把上饶石誉为“气死善伯”,以赞美其品质优良。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已在香港、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成功举办了15次全国文房四宝展览。10年来,上饶石作为中国七大印石材之一,与全国文房四宝展览会一起成长,更难能可贵的是,上饶石一直像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青田石一样,受到人们的推崇。
王小光说:“这些美誉,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市场对上饶石的认可,这是艺术美的自然吸引力。”他还表示,上饶石要成为中国印石材的第五朵金花,巴林石的成名经历尤其值得借鉴。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石从建矿开采以来,仅有30多年的历史,但已经和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寿山石、600多年历史的青田石和昌化石一样,具备相当的名气,价格在30多年中翻了几百倍。据统计,目前巴林石的从业者就有上万人,巴林石经营门店或加工作坊200多家,每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不仅如此,赤峰市还组建了巴林石文化产业园,还将把红山文化、辽文化、蒙元文化、草原文化等文化元素注入巴林石,使其更具生命力。相比之下,上饶拥有丰富的书院文化、纸文化、理学文化,若能结合这些文化元素,上饶石的艺术品位将更上一层楼。
本报记者陈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