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李洱:我对作品的基本要求是一定不要有太明显败笔

2011年11月09日 20:33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李洱:面对生活,我也会有无力感

  李洱的名字在文坛出现较早,但其广为人知的却是在2008年底,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将德文版的《石榴树上结樱桃》送给中国总理温家宝,并点名要与李洱对谈,而德国《普鲁士报》曾载文认为,《石榴树上结樱桃》“配得上它所获得的一切荣誉”。

  就是这样一位广受赞誉的作家却并不多产,几年或是十几年出一部书,就在今年,李洱将自己近几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进行了整理,出版了《白色的乌鸦》,也是自己首部短篇小说集。全书取材多是日常生活,却平凡中见到奇迹与谬论,冷静中透着幽默与荒诞,也被李洱视作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近日,忙碌中的李洱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邮件采访,用他特有的严谨又不乏趣味性的话语,谈及他眼中的文学。

  作家需要诱惑与挑战

  对李洱的了解大部分都停留在《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长篇小说中,其实,李洱也会从对日常的琐碎生活有所洞悉,从其中找寻容易被常人忽略之处,精雕细琢,整理成问题。不过他自己也说了,“《白色的乌鸦》中最早的大概是十五年前写的。我出书很少,一是本来就写得不多,二是有些懒惰。这本集子里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第一次结集出版,这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取名《白色的乌鸦》,是因为我对一直对悖谬性的经验感兴趣,喜欢反向思考一些问题。”

  李洱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写作中,就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时间几度变化,因为李洱的孩子生病了,作为一个好父亲,他要照顾孩子,但作为一个答应了采访的作家,他有很守信,在写作中也是如此。“从小说艺术的角度上说,我对作品的基本要求是,一定不要有太明显的败笔。《白色的乌鸦》写的都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我想读者或许能从中看到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读者要是觉得,其中确实有几个故事比较有意思,有几个细节细节还算耐人寻味,我就很知足了。”

  内心的纯净和历练对于作家来说至关重要,但挑战与诱惑又必不可少,在这样情况下,很多人会出现摇摆不定,在利益之前不知笔锋该朝向哪里。李洱对此很坦然,“作家是需要外界的诱惑和挑战的,不然怎么能深入生活。所以对作家来说,诱惑和挑战,包括外界的各种干扰,都不是什么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你的时间和情绪容易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你的自我也被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这使得你的写作,包括你的写作方式,你处理故事和人物的方式,必须做出调整。也就是说,归根结底,它最终还是表现为现实对于写作的挑战。文学作品应当增加人们对于自身和世界的认识,这是那些沉浸于描述消费场景的小说无法提供的。”

  在写作中,李洱也很看重现实性,他认为,现实性是小说存在的必要性,小说如果跟现实没关系,就没有写作的必要,无论写历史还是未来,小说的精神都是从现实的土壤里长出来的,也是为了跟现实对话。“我写的并不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但我相信,这些故事,都在生活中发生过,发生在你我身上,发生在朋友身上,也有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称“灵魂导师”是格非

  生于60年代的李洱,把自己称作是“悬浮的一代”,根基不稳,在夹缝中生存,而这些在他的作品中也都或多或少会有所映射。“我在十几年前写过一篇小说,叫《悬浮》,我认为那还是一部我的比较重要的小说,大概是因为发表在一个不太知名的刊物上,没被选载过,也没有收入到小说集里面,所以没有引起读者的注意。“悬浮”的意思是,文化根基不牢靠,主体意识比较微弱,生活在夹缝之中,它根植于一种文化传统和固定习俗,在写作中也就会有所折射。”

  每位作家几乎都会有精神或写作技巧上的“灵魂导师”,不过李洱的“导师”却离他近之又近,就是他的好友格非。他笑称,“我承认,格非对我是有影响的。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以前在一起有很多交流,我早年的作品,格非都看过。国外的作家,我喜欢加缪和哈韦尔。”很多人都说生活是寒冷的、残忍的,但在这样看似冰冷的世界中,李洱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幽默,并融入到了小说中。“其实我自己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我觉得更多的是我有一种很要命的无力感。有一段时间,我几乎要被这种无力感吓垮了。有些朋友对我说,你时常耸着肩。我照了照镜子,发现还真是这样。为什么要耸肩呢?因为无力应对生活,缺少安全感。”

  有钱付违约金却没钱出版,在李洱看来带些滑稽性质的情况,确实是在反应着时下文学市场的萧条,更多的务实和利益取向让文学的路走得有些狭窄。“帕慕克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新书在整个欧洲也只能卖几千册。举个例子,我的书在意大利早就翻译完了,出版合同早就签了,但就是出版不了,因为资金问题。出版社只好每年付给我一笔违约金,有钱付违约金,却没有钱出版,但这就是现实。”

  但就在这样的萧条之下,李洱也存有一些美好的期许,“现在很多作品踮着脚去迎合,而不是站稳了去表达,这是一个不重视内心生活,价值观分崩离析。我们最早接受的文学教育使我们想表达某种思想、经验和观念,并使之成为某种思想资源,但现在这种可能性已经消失。但或许有一天,人们会重新认识到文学艺术的美和意义。”

  李洱简介:

  李洱,1966年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中短篇小说集《午后的诗学》等。曾获首届“二十一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首届“华语传媒图书大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三、第四届“大家文学奖”;入围“茅盾文学奖”,“华语文学奖”等,2003年1月,李洱获首届“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以长篇小说《花腔》与莫言(《檀香刑》)分享此项荣誉。作品被译成德语、日语、意大利语、俄语等多种文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