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林·马泽尔 刘军摄
本报记者(刘军)
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指挥过150多个交响乐团演奏了5000多场歌剧和音乐会;他是小提琴家,悠扬的琴声令听众如痴如醉;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风靡全球;他还拥有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著名乐团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的头衔。然而,当记者问他在指挥家、作曲家和小提琴家三个领域中最喜欢哪个时,他干脆地回答:。他就是洛林·马泽尔——一位耄耋之年仍活跃在艺术舞台上的音乐大师。
记者是在国家大剧院趁马泽尔先生排练《塞维利亚理发师》的间隙见到他的。他身着便装,白色衬衫的领子露在外衣领外,虽然排练让他略显疲惫,但谈到音乐,他的目光炯炯有神、思路清晰流畅。采访是用他的“母语”法语进行的。
洛林·马泽尔1930年生于法国巴黎西郊的纳伊镇。5岁开始学小提琴,7岁学钢琴。8岁的马泽尔就登台指挥到访的爱达荷大学乐团演出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展露出卓越的音乐才华。幼年的马泽尔随家人移民到美国匹兹堡。在15岁之前,他已经指挥过NBC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费城乐团、旧金山市交响乐团等,被誉为神童指挥家。
1946年,16岁的马泽尔正式进入匹兹堡大学专攻语言学、数学和哲学。如果马泽尔寻求“专业对口”,那么,世界上也许多了位普通的哲学家,却永远失去了一位音乐大师。马泽尔告诉记者,“音乐是我的生命”,他看准了自己的未来,因此,从未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在大学期间,他就经常举行小提琴独奏和弦乐四重奏音乐会。1952年,马泽尔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赴意大利留学,在罗马、威尼斯、米兰等地专攻巴洛克音乐,因才华出众获得了指挥一些乐团的机会,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上世纪50年代,他便活跃在世界一些主要的音乐节上,为成为世界级指挥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泽尔告诉记者,无论是在舞台上演奏小提琴,执棒指挥,还是创作音乐作品,他都感到“自由自在”且全神贯注。他认为,作为音乐家,重要的是对音乐的热爱。近年来,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指挥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保持艺术的高水准,他仍坚持练琴。大师谦逊地说,现在是以“业余小提琴家”的身份,在家里为孩子们和朋友们演奏小提琴。
马泽尔先生曾发现并提携了当年年仅16岁的中国钢琴少年郎朗。当记者和马泽尔先生谈到现在一些中国家长不遗余力地培养“音乐神童”时,马泽尔笑着说,应该让中国的家长们知道,郎朗是个“特例”,不应该被视为“榜样”。音乐神童不是培养出来的,成为音乐家要有一定天赋。另外,家长不能要求孩子做这做那,音乐素质的培养应该是顺其自然,让他们有自由发挥和创作的空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音乐对儿童的成长大有裨益,可以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狭小的空间,受益终身。
马泽尔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多次访华。自去年与国家大剧院合作上演歌剧《茶花女》后,今年11月底,将再次与国家大剧院联袂上演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谈到与中国的“缘分”,马泽尔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大学时就喜爱中国的哲学、文学和绘画,直到1988年首次访华,对中国才有了感性认识。2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艺术领域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音乐家在众多国际音乐大赛上获奖。此次与中国国家大剧院合作,之所以选择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首先这出剧有强烈的舞台艺术性,非常睿智且蕴含着些许的讽刺意味;其次,从音乐角度来看,这是罗西尼的巅峰之作,最后一点是中外顶尖艺术家联袂演出,显示了中国艺术的开放与包容性。
马泽尔先生坦诚地告诉记者,尽管自己曾演奏过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片段,但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他认为,目前,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音乐的了解还很少,但随着中国的发展,西方人对中国各领域的关注程度在增加。现在,西方国家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一种文化和艺术被外国人所了解和喜爱是需要时间的。此次,《塞维利亚理发师》将由中外艺术家联袂表演,这本身就是一次中外文化碰撞和交融的好机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