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冯玉祥在泰山的文化建设:亲手给学生洗脖颈(图)

2011年11月17日 11:2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冯玉祥在泰山的文化建设:亲手给学生洗脖颈(图)
冯玉祥将军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时任国民革命军副司令的冯玉祥将军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消极抵抗政策,受到蒋的排挤,遂于1932年3月至10月、1933年8月至1935年10月,两度寓居泰山。在泰山期间,他发奋读书,密切联系一些共产党人和进步学者,共同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带领当地百姓治山改水,发展农业,改变当地的贫穷落后面貌。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当地的文化建设,在兴办教育、破除迷信、革除陋习等方面,做了不少利民的好事。

  □戴永夏

  创办14所武训小学

  冯玉祥将军一向认为,社会改革的基础在教育。他到泰山后,亲眼目睹了当地农民生活贫困、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知识等落后现象。他认为要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培养抗日救国的新生力量,当务之急就是办教育。他在诗中写道:“教育不猛进,国弱大众贫。实践重科学,始有真快乐。”(《上山烧香》)“终身为文盲,遭遇实可悲。大众难读书,国家须栽培。大量办义学,急务此为最。”(《牧牛》)“千古奇丐名武士,终身兴学恃行乞。我住泰山思武训,开办小学十数村……全国贫民知多少,各地宜速设学校。”(《小学生的家》)这些诗句,充分反映了他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冯玉祥力主办教育并不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他更重视实践。

  1933年冬季,他委托夫人李德全主办,由副营长孙继颜协助,在泰山普照寺西南隅手枪营新建的三间草房内,创办了第一处学校,招收了30多名男女学生。因为学生都是贫苦农民子女,所以定名为“贫民学校”。翌年春,他又委托著名教育家范明枢先生在泰山前麓创办了14处小学。因仰慕武训兴学之高行,这些小学都叫“武训小学”。

  在学校教育中,冯玉祥特别重视抓德育教育。他创办的这些小学校训都是“爱国、勤学、孝亲、和群”,每个学校都挂有青年画家赵望云画的《武训行乞兴学图》,并编了两段赞扬武训的歌词来激励学生。其一为:爱人的武训,利他的武训,为人民的武训。我们敬佩他,我们纪念他,我们一定要学习他。其二为:爱人是我们的本分,利他是我们的志愿,我们要牺牲一切,为人类谋幸福。勇往直前得胜利,坚持到底,光大我们的学校和团体。

  当时学校条件差,缺少统一教材。在开设的文化知识、技术和政治思想教育课中,有的教材就自己编写。学生用的德育教材,就是冯玉祥亲自编写的通俗歌谣。这些歌谣教育学生抗日爱国、反抗剥削、发奋图强、孝敬父母。在今天读来,也具有积极的思想教育意义。

  为了办好教育,冯玉祥还特别聘请了李达、许德珩、陶行知、吴组缃等知名人士到泰山讲学,并接受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建议,在武训小学实行半工半读学制。各学校上午是文化课,下午是技术课,除教授基础文化知识外,还教授园林栽培技术等专业课程。有的学校还建立了小工厂,进行勤工俭学,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

  提倡科学,破除迷信

  上世纪30年代的泰山地区,不但经济文化落后,科技也很不发达,群众中普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他们有病有灾,遇到困难,都要到庙里去祈求神灵保佑。所以一年四季,到泰山来烧香磕头、求神拜佛的络绎不绝。针对这种现象,冯玉祥在《读春秋左传札记》中写道:“鬼神迷信不去,人人脑子里永远存在着一种崇拜神灵的依赖性,信从天命论,而以为万事均由天定,自己无论有多大的能力,亦难以胜天。因此一切均不需努力,苟且偷安。民族要复兴,必须要铲除迷信。”“迷信决不能成事。人能胜天,如果自己不努力,一切听天由命,怎能不失败?这几千年来的迷信至今就深深地保留在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头脑中,中国如何能强盛起来?”

  有一次,冯玉祥与普照寺住持义澄一起散步,来到大雄宝殿前。此时适逢泰山周围大旱,有几百名衣衫褴褛的山民正在殿前拜神求雨。冯玉祥见此情景,感到心情很沉重,忍不住提高嗓门说:“各位父老乡亲,我有几句话不知该不该讲?”人们见讲话人跟义澄在一起,便把他当成是新来的和尚,随口答道:“讲吧,听听你这新来的和尚有什么办法帮俺解除厄难?”冯玉祥大声说:“这大雄宝殿的菩萨像是生铁、黄铜铸造的,它一无生命,二无灵魂,帮不了你们什么忙,拜它们丝毫无用。我们贫苦百姓本来就缺吃少穿,为什么要把辛辛苦苦挣来的一点血汗钱用在菩萨身上?人生了病,就赶快去请医生;要防水灾,就赶快去疏通河道;天旱了,大家就齐心协力,打井、开渠,兴修水利。佛心虽慈善,但不能为我们谋福利。要想改善生活,还得靠我们自己,加紧去生产!”一席话,说得大家点头称是,纷纷离去。

  冯玉祥在泰山还写了不少通俗晓畅、扶正祛邪的“丘八诗”,其中有多首是劝人民破除迷信,快快觉醒的。如“须知菩萨泥塑成,求子求福皆胡闹。假若有人生疾病,赶紧延医去治疗。若怕水灾应预防,疏河筑坝最重要。水利实为最大事,求神拜佛都无效。生活穷苦追根源,努力生产为首要。奉劝大家莫迷信,唯有自己最可靠。”(《求佑的一群》)“求财祈寿到庙中,一齐烧给长生库。世间哪里有神灵,哪有神灵收贿赂。金钱物力两浪费,人民都被迷信误。”(《元宝铺》)“用科学,来教化,利人民,福国家。破迷信,事最大,重实行,戒空话。”(《测字摊》)这些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道理明白,说服力强,在穷苦百姓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亲手给学生洗脖颈

  冯玉祥将军寓居泰山的时间虽不长,但他主动融入社会,深入群众,在革除农村的陈规陋俗和倡导文明新风上,做了大量工作。

  当时泰山地区的农村,卫生条件较差,不文明、不卫生的现象随处可见,多数人一年到头不洗澡。为改变此等陋习,冯玉祥便在天外村修建了男女澡堂,定期组织群众前来免费洗澡。当他看到当地群众有病不请医生只求神时,便在普照寺建立了卫生室,专门为当地百姓看病。

  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冯玉祥还注意从孩子抓起。在他创办的武训小学里,由于生活条件较差,缺水,再加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许多学生平时不洗澡,也很少洗脸、刷牙。冯玉祥为纠正他们不讲卫生的陋习,一方面雇人为学校贮水,再就是发给每个贫困学生一套带有脸盆、牙刷、牙粉的洗漱用具,规定学生每日必须洗漱。有些学生积习难改,洗漱只是应付一下,只洗脸不洗脖颈。冯先生发现后,就让他们站成一排,自己亲手给他们搓洗脖颈。

  在婚嫁问题上,农村的旧礼俗也害人不浅。冯玉祥在《娶亲》诗中就写道:“泰山娶亲用轿,鼓钹吹打热闹。山路崎岖弯转,三步一放纸炮。喜轿择吉迎送,顾忌方向生肖。女家寡母不吉,回避定要趁早。轿门不对西北,有碍婆家运兆。往往正向粪堆,院落本不为小。种种不能如意,无怪女儿哭号。婚姻买卖可怜,迷信必须除掉。文明社会结婚,亲爱简当最好。我们旧有习俗,应当快快改造。”为此,他在批判旧习俗种种弊端的同时,也大力倡导文明结婚新风尚。如1935年春节前夕,冯玉祥听说泰山孤儿院的几对孤儿要结婚,便建议院长安临来为他们举行集体婚礼。举行婚礼那天,冯玉祥和夫人李德全一起来到现场祝贺,并向每一对新婚夫妇赠送两丈仁丹士林布和五块银元。冯玉祥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婚词:“今天是别开生面的婚事新办,尤其在我们孤儿院更是一件大喜事。在这喜庆之日,新郎新娘高兴,大家高兴,我和拙荆也很高兴。这种新的形式,大家凑在一起多么热闹啊!如果把这种新的形式推广到农村乡间去该有多么好!”他还触景生情,当场吟诗一首:“爆竹声声辞旧岁,孤儿院里办婚事。你喜我喜大家喜,新的生活从此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