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被很自然地纳入美式合家欢励志电影的轨道——斯皮尔伯格本就是这种电影的代言人——真善美总是有惊无险地灭掉了假恶丑。
《丁丁历险记》是一部有关追逐和躲藏的电影,漫画中丁丁经典的上身前倾带出强烈速度感的奔跑形象已经预示了这一点。所以,丁丁和他的伙伴们先后更换了汽车、轮船、飞机、骆驼、摩托车、坦克等各种交通工具,就是为了不降下影片前进的节奏,让它启动后一路冲向终点。问题也就在这里,一旦它的速度停顿下来,比如进入回忆和各种背景介绍,影片立刻变得乏味起来,盖因其人物性格和悬念驱动太过纤弱,让观众并无探究的兴趣。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逊搭档,无法不令人想起前者与乔治·卢卡斯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连串合作。因为卢卡斯淡出电影创作的一线,几乎可以认定这两位乃是当前电影界对电影特效的运用最有心得的导演了。
我们所处的时代,很可能电影技术正面临着革命性的进展。数字技术经过20余年的突飞猛进,现在正式宣告全面取代胶片,已经火爆了好几年的3D电影似乎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究竟它的前途是一片光明或只是又一次的虚假繁荣亟待验证。在这个时候,斯皮尔伯格推出了他的第一部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电影,也是第一部3D电影,同时运用了当下最时髦的动作捕捉技术,人们期待他的表现能为上述命题提供答案,或者至少是重要的参考指南。这个任务舍他其谁?
斯皮尔伯格让《丁丁》这样一个欧陆老式的侦探型记者故事作为他在3D时代的数字处女作,应该不是一个轻率的选择。原著漫画在美国知道的人不多,但在欧洲那是相当于超人和蝙蝠侠的地位。在它问世后的几十年内被翻译成超过80种语言,全球销量3亿多册,也曾改编为动画片、电视剧及真人电影。斯皮尔伯格在《ET》拍完后的1983年就取得了《丁丁历险记》的电影改编权,漫画原作者埃尔热也很欣赏斯皮尔伯格的童心和想象力,认为他是将丁丁搬上大银幕的最佳人选。但在两人有机会当面表达彼此的钦慕之前,埃尔热就去世了。
斯皮尔伯格如果是在80年代拍丁丁,或是90年代拍,他所面临的技术选项和今天完全不同,最后得到的显然是完全不同的电影。他选择了在今天将其拍成介于真人与动画之间的某种形式,引入了在动作捕捉技术方面位于业界前沿的维塔工作室——及这个领域的王子安迪·瑟金斯。至少从肢体喜剧这个角度,影片成功了。
瑟金斯“扮演”的阿道克船长是片中最出风头的角色,他和小狗白雪完全压过了性格弧线波澜不惊的主角丁丁。如果纯粹是原著动画中丁丁的粉丝,看这部电影或许会感到失望。
如果抛开新技术的噱头,这部《丁丁历险记》实际是斯皮尔伯格对上世纪80年代冒险电影的一次复刻,再点缀以21世纪时髦的迪士尼式海盗片的喧闹元素——不就是《印第安纳·琼斯》和《加勒比海盗》的杂交吗?
影片被很自然地纳入美式合家欢励志电影的轨道——斯皮尔伯格本就是这种电影的代言人——真善美总是有惊无险地灭掉了假恶丑。对这一模式不满意的观众,是时候把目光投向即将执导《丁丁2》的新西兰“怪异口味爱好者”彼得·杰克逊了。
□magasa(南京 影评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