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陈曼生的紫砂壶:“曼生十八式”为人津津乐道

2011年11月21日 15:15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紫砂壶收藏圈里几乎没有不知道曼生壶的。曼生壶由陈曼生设计,杨鹏年制作。陈曼生就是陈鸿寿,鸿寿是名,曼生是号,紫砂圈更熟悉的是这位书生的号。

  陈曼生活动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到了200多年后的今天却被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投资人所提起。这是由于他做过溧阳的县令?还是由于他精通琴棋书画、身为西泠八家之一?陈鸿寿书房的斋名唤作“桑连理室”,很奇怪的四个字,这里面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杨鹏年常常在他精心制作的紫砂壶上用“阿曼陀室”的四字印章,这和陈曼生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抱紫砂壶的小男孩

  1769年的某一天,钱塘江畔、杭州城里一户人家热闹非凡,家里的一个小男孩满周岁了,要“抓周”。大人们将两个大八仙桌拼在了一起,上面摆了书本、毛笔、算盘、元宝、字画、紫砂壶等各式物件。一岁的小男孩被抱上了桌子后几乎目无旁顾,不假思索地径直爬向了紫砂壶,一把抓起了紫砂壶后还紧紧抱在了自己的怀里不肯松手。 “壶”、“福”同韵,家长们见了后都十分高兴,认为小男孩是个有福之人。

  “抓周”抓了把紫砂壶的小男孩长大后在学问上很有成就,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篆刻更为书画界津津乐道,还在“西泠八家”中占得了一席之地。他就是日后的大名家陈曼生。

  才情横溢的陈曼生

  陈曼生才华横溢,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在他生活的年代拥有不少诗友、“瓷友”。

  一天,曼生家里又来了一批诗友。一番吟诗作对之后,诗友们来到了桑树依依、花草铺地的院子里延续他们的诗情画意。这时有一位诗友惊叫了起来,原来他发现有两棵桑树竟有枝桠长在了一起。这叫“连理枝”,被认为是很吉利的。大家十分高兴,陈曼生更加兴高采烈,决定将自己的书房改名为“桑连理室”。

  又有一天,陈曼生在他的“桑连理室”迎来了一位来自宜兴的紫砂师傅,名叫邵二泉。邵师傅是为紫砂之事而来。原来陈曼生收藏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壶,邵二泉希望能在这里寻找一些创作上的灵感。在细细把玩了一阵陈曼生收藏的紫砂后,邵二泉又为悬挂在墙上的“阿弥陀佛”四字墨宝所吸引。他提议将室名改为“阿曼陀室”。 “双连理室”后来有没有改为“阿曼陀室”已无从考证,但“阿曼陀室”的印章却实实在在地印在了杨鹏年制作的曼生壶上了。

  价值连城的曼生壶

  文人参与紫砂的制作,而且是著名文人深度参与紫砂制作,陈曼生是历史上的第一人。

  曼生壶指的就是由陈曼生设计、杨鹏年制作的紫砂壶。陈曼生在离宜兴不远处的溧阳当过县令,这期间陈曼生与杨鹏年有过十分密切的合作。这种设计稿最后定型为十八种样式,这就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曼生十八式”,其中较为明确的记载有“台笠壶”、“合欢壶”、“匏壶”、“井栏壶”、“方山壶”、“石兆壶”等。

  所谓“十八种样式”只是个约数,根据传世数量来看,曼生壶应该多于十八种。陈曼生不仅在宣纸上设计了壶样供杨鹏年依样制作,有时还会在制好的壶上亲自刻些诗文。诗文刻好以后他还会将“阿曼陀室”的印章印在壶底正中。制壶者杨鹏年的印章则往往印在把手上或壶盖里。

  现在每一把曼生壶都价值连城,要想得到一把不仅要有财力、眼力、魄力,更需要的是缘分。如果有缘收藏了一把曼生壶,应该好好研究,把200多年的那份文化财富读深读透,发扬光大。

  (艺术品鉴定师顾乐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