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美剧来华30年:中国观众被全球化的过程

2011年11月21日 19:40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 颖

  1.《加里森敢死队》

  眼下,搜狐视频的《绯闻女孩》已经更新到了第5季第7集,这与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几乎没有什么时差了。其实,人物和故事跌跌撞撞的演绎到了今天,这部美国青春偶像剧未来的走向已经隐隐让很多观众担心了,但是剧集中时尚元素的卖点,还可以维持它向前滑行。今年开始,搜狐视频购买了《生活大爆炸》、《绯闻女孩》、《尼基塔》、《泰若星球》等美剧在中国大陆的播出权,这无疑是搜狐网在白热化的网络竞争中较为得意的一笔。

  在各大美剧论坛上,足以填饱侦探剧粉丝胃口的《犯罪现场调查》也迎来了“纽约篇”的新剧集。与此同时,《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绝望的家庭主妇》等制作继续滚滚向前,《格林》、《最后的男人》、《童话镇》等新面孔也在如火如荼。《男女同宅》、《海军罪案调查处》、《逝者之证》、《摩登家庭》、《犯罪心理》、《不可遗忘》、《神秘圈》、《替身姐妹》、《识骨寻踪》、《恶搞之家》、《双面法医》……老剧常青,新剧上马,美国电视剧从没有任何一个时刻像今天这样,距离我们这么近。这一切在三十年前美剧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电视台好不容易引进了一两部拖后了两三年的美国电视剧,人们还要看得依依不舍、感恩戴德的。三十年后有没有美剧可看的问题,已经变成了要认真思考看哪一部的问题了。

  1.《加里森敢死队》

  这不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美剧。1979年,中美邦交正常化,第二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紧随其后,是第二部被引进中国的美国电视剧。和它的先行者相比,《加里森敢死队》并没有那么幸运。当时曾有人写信,说这部电视剧纯粹是胡乱打斗,没有艺术价值。当时还有媒体认为,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与这部战争片有关系。终于,这部电视剧并没能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完,尽管民间充满了对它的热爱。经历过中国1980年代的人们依稀会记得曾经被他们挂在嘴边的那些孤胆英雄的名字。

  美剧进入中国,似乎天然地与年轻人结缘。《大西洋底来的人》引起了“麦克镜”的时尚,《加里森敢死队》则让广大中国青年真切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撞,那些热血贲张的打斗,是苏联电影所不能给予的。于是,一颗颗年轻的心,在一个被标以新历史开端的时代里,被外面世界折射进来的一线光芒牵引到了一种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是陌生的文化上面。于是,更多的剧集涌了进来,《神探亨特》、《侠胆雄狮》、《豪门恩怨》;美剧进来了,更多其他地域的电视剧也涌进来了,《上海滩》、《射雕英雄传》、《血疑》、《阿信》。

  2.《老友记》

  1994年开始,一部名为《老友记》的情景喜剧在美国本土开播。而当时的中国电视,美剧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被引进的美国电视剧似乎只有《成长的烦恼》在独领风骚。就美剧本身来看,它的制作周期和生产节律,也并不契合中国电视台电视剧的播出习惯。每周一集的更新速度,每年一季的播出规模,以及根据市场表现随时调整剧集内容和总体长度等,这些显然与中国电视剧的引进程序和播出节奏不一致。因而,《老友记》一开始并不为中国观众熟知,直到广大碟友在打口光盘中发现了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到了2000年以后,姗姗来迟了几年,这部讲诉六个美国青年人生活的故事,在中国一发不可收拾。无法统计有多少人一眼就爱上了它,也无法统计有多少人抱着提高口语的初衷,而其后深陷于此,总之《老友记》一举成为了某个时期青年人们谈论的话题。这部轻松的情景喜剧温情而平淡,它第一次向中国观众如实地展现了平凡美国青年在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喜怒哀乐。世界的距离感正在渐趋缩小,留学对于更多的中国人来说,难度变得越来越低。《老友记》传递出来的亲切感和温暖感,刚好为人们认知真实的美国民众的生活,提供了参考资料。更多的年轻人对于异域想象的生活细节,可以绕开过分戏剧化的好莱坞电影而更为真实和直观地落实在这部剧集上。如果说《加里森敢死队》时代的美国电视剧带给中国观众更多的是笼而统之的西方的概念,那么《老友记》则鲜明地粘贴着美国的标签。

  然而,十年过去了,似乎主演们的性格和身份已经深深地和剧中人合二为一了,似乎《老友记》也变成了人们身边一位理所当然的邻居。直到有一天,它迎来了大结局。罗斯和瑞秋的分分合合,莫妮卡、钱德勒、菲比的幸福美满,还有那个可爱的乔伊,他们真的要对人们说再见了。此时此刻,打动我们的再也不是异域国民琐碎的日常生活,再也不是美式幽默的饶有趣味,而是向一个陪伴了我们十年的老友依依惜别。“如果没有你,我在过去的十年里不可能这么幸福。”

  3.《越狱》

  《越狱》其实只是福克斯用作填补档期空白的一个小插曲,但是这个小插曲却带给他们巨大的惊喜,第一季就为福克斯带来了1800万人的收视。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越狱》除了收看时间几乎与美国同步外,其带来的“电视剧可以拍成这样”的惊叹,不亚于当年的《加里森敢死队》。之前只能出现在好莱坞大屏幕上的精湛的镜头、完美的画面、紧凑的剪辑、令人窒息的悬念,如今竟然全部出现在电视剧里。在韩剧大行其道的年代,这份来自网络的美国快餐居然迸发出全新的观赏体验,可以说,《越狱》改变了一部分中国人的电视剧观。这部剧集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它使更多的中国青年发现了美剧这座富矿,从此中国青年观剧发生了分流,在学历较高的在校生或白领阶层中,逐渐形成了专门追逐美剧的群体。《欲望都市》、《迷失》、《24小时》、《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好汉两个半》、《犯罪现场调查》等剧集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不得不说离不开《越狱》对中国观众的启发和带动之功。

  由于《越狱》本身内容的局限,它最终行之不远,收兵草草。但是,米帅在中国的超人气,还是让老美大为震撼了一次。

  4.《生活大爆炸》

  谁也没想到四个情商不高智商高的科学天才的故事,能够爆红,并且成为电视剧领域全球性的话题。“谢耳朵”、Leonard和Penny剧里剧外的恋情,每一条都是足够粉丝们欣喜和交换的八卦。

  科学家的凡人气,是贯穿剧集始终的脉络。尽管科学家的故事中相当一部分篇幅注定要留给天书一般的理论和公示,但正是这些理论和公式才反衬出科学天才们交际的障碍或曰独特性,才使观众看到了科学家生活中有血有肉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中,那些聪明的大脑反而僵硬迟钝,笑话百出。它就像一个寓言,科学家们在生活中闪转腾挪的笨拙,在某种程度上集中了大多数普通人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而随着剧集的推陈和深入,观众们会惊奇地发现主人公的身上居然普遍存在着自己的影子。

  经过无数美剧的洗礼,美剧来华三十年,中国观众已经可以自如应对各种类型和题材的剧集了。在美剧资源丰富绚烂的今天,中国的观众能够同样推崇《生活大爆炸》,在这个层面上,《生活大爆炸》的意义更在于体现了中国观众观赏视点与美国观众的同步。

  美剧来华三十年,其间的起伏升沉从侧面折射了国家文化政策的松紧张弛,也在剧作观念上拉近了我们与美国的距离,至少某些热播美剧为国产电视剧提供了可供模仿的优良范本,比如《武林外传》向《老友记》的致敬,《重案六组》等对《犯罪现场调查》的吸收等。

  美剧来华三十年,更是中国观众被全球化的过程。从观赏时间差的消弭,到观赏口味的趋同,在媒介的协助和商业运营的谋划下,东方和西方的地理弧度正被抹平。大众流行文化正因借着快餐化的便利,在世界范围内流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