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青年琵琶演奏家汤晓风:尝试琵琶行的N种可能

2011年11月23日 18:32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榜理由:青年琵琶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职业乐手、民乐BAO组合成员,2001年参加首届全国琵琶大赛获专业组二等奖,2011年参加第八届民乐金钟奖获琵琶银奖。

  问答汤晓风

  问:过去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答: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念研究生。

  问:未来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答:把琵琶弹好,让更多人了解并且喜欢这件乐器。

  问:最享受的事情是什么?

  答:睡觉以及完成一首新作品的练习。

  问:工作以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答:读人文社科类的书,看央视新闻或纪实频道,健身。

  问:未来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

  答:希望有更多的演奏机会。

  琵琶不是女孩弹的吗?你一个男孩学来干嘛?从小学弹琵琶,难免遭遇左邻右舍的异样眼光,汤晓风倒是淡定得很,甚至小小年纪就想出了标准答案。他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人家,大师级琵琶演奏家不都是男的吗?你看看林石诚、刘德海、王范地。虽然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这串名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6岁那年,妈妈领着他上少年宫,恰逢琵琶班招考,冲着老师是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的琵琶专业教师,他被妈妈推上前试试,一轮简单的节奏、旋律模仿之后,汤晓风考上了。他懵懂、被动、没有自己的思考。很长一段时间,作为班里唯一的男孩,他被老师宝贝得不得了,“所有的演出都是我坐在正中,女孩们围着我一字排开”。弹奏琵琶,从随便玩玩到玩成专业,进入上音附小、上音附中,专业课稳居全班第一,汤晓风坦言这份良好的自我感觉占去不小的比重。

  哪知越懂事越叛逆,眼看直升上海音乐学院顺理成章,汤晓风偏就不让人省心了。高中期间有那么一阵子,他突然恨不得把练了10多年的琵琶砸了,横竖听自己的琴声不顺耳,练琴偷懒,最好不练,甚至煞有介事地打算报考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当然,最后还是走了循规蹈矩的琵琶专业学习之路。大一那年,中国第一个琵琶硕士、曾经留学德国的李景侠教授成了汤晓风的老师。还是那把琴,还是那些曲,还是自己指尖发出的声响,忽然有了不同的意义,他知道,琵琶声声,终于从指尖上了心。

  如今,汤晓风的微博名称就叫“琵琶行”。民乐BAO组合海内外巡演,所到之处火爆异常,为他赢得无数“粉丝”。这支由6位帅气大男孩组成的团体,可是日本雅乐大师东仪秀树2004年特地来上海民族乐团逐一挑选的“潮男”,以东方传统乐器演绎现代流行音乐,将民乐混搭古典、爵士等。5年来,BAO组合展开巡回音乐会,足迹遍及日本列岛几十个城市,演出百余场,在亚洲市场录制发行的《春色年华》唱片更是荣获“古典类金唱片奖”。晓风笑说,“一不小心成了偶像”,以至于每次回国演出,或者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都有不少铁杆“粉丝”专程从日本赶来为他加油打气。说不在乎红不红是假的,但汤晓风最开心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并爱上民乐。

  他当然也明白,纵是偶像,终究要以精湛的专业演奏功底服人。学贯南北、刚柔相济,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王甫建这样评价这位年轻人的演奏风格,这份变通在民乐圈难能可贵,也令汤晓风成为新生代琵琶演奏的领军人物。长久以来,民乐圈存在着一个怪现状,优美柔和、韵味十足的南派琵琶与苍劲有力、整体性强的北派琵琶之间,始终横亘着一条河,双方互不买账。而在汤晓风看来,若想打开琵琶前行的格局,南派琵琶与北派琵琶非得纳入同一个整体并建立起统一的评判标准不可,而这需要一种大胸怀。

  2009年,汤晓风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研究生。到了北京,师从中生代琵琶领军人物张强,音乐的不同可能果然令他大开眼界。过去,他总在问自己什么样的琵琶演奏境界才是应当追求的,是扎实、苍劲、通透还是轻盈,现在终于恍然大悟了,“心和手是通的,乐随心动,想要表达什么样的音乐,手就怎样拨动琴弦,最好做到零损耗。”

  音乐最终还是靠作品说话。汤晓风最近打起了琵琶作曲的主意,隔三差五便会找来青年作曲家头脑风暴,寻求合作的机会。

  念头来自前不久参加第八届民乐金钟奖琵琶比赛,其中一轮要求选手自选一首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琵琶新作加以演绎,他发现其他十多位选手无一例外选的都是同一位作曲家的作品。“这说明琵琶新曲积累不够,真正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新作少之又少。”他告诉记者,琵琶是民乐之中演奏技巧最为复杂的乐器,单单右手就有几十种不同的技术。很多作曲家对琵琶的了解并不十分透彻,贸然写出的曲子也许令演奏家很难上手。“毕竟为器乐作曲需要器乐的语汇,身兼作曲家与琵琶演奏家双重身份的实在不可多得。我希望能把对琵琶的了解告诉作曲家,帮助他们找到为琵琶谱曲的规律,谱出最能发挥琵琶声音特长的曲目。”

  本报记者 范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