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二人转向何处去
郑有义
近一个时期,吉林一些不知名的朋友通过微博持续给我发来许多经典的二人转段子,让我享受了久违的家乡二人转盛宴。
我喜欢吉林二人转这盘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农家菜”。300年来,在狩猎、挖参、淘金人的窝棚和大车店,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庄户人的院子或炕头上,搭个场子就能演。我小时候,吉林的乡村、田野随处都可听到二人转的旋律,看到夜晚小戏台照明的汽灯,给山村和农民带来欢乐。那时,追逐戏班子,“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真是常事。我现在还能清晰记得的二人转就有《包公赔情》、《猪八戒拱地》、《回杯记》、《锯大缸》等十几出。
二人转毫不掩饰它彻底的娱乐精神,唱词通俗火爆,风趣幽默,充满真实的生活气息。它最抢眼的地方就是所谓“浪”字,一些略带点“颜色”的段子在二人转中表演得出神入化,既外露、火爆、不羁,又让你一笑之际,彻底放松,在笑声中显露了快乐、率性的生活真实。对此,一些高雅人士、专家视之如洪水猛兽,粗也俗也!我却大不以为然,“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大姑娘走进青纱帐……”,曾被一些专家、道学家大拍板砖,却挡不住那火辣、优美、奔放的旋律红遍全国。我以为,大千世界,各类文化,雅俗有之,并无高下,原不必苛求一致。见仁见智,自取其乐便是。更不去说,许多道貌岸然者,实为假道学,视一切皆粗俗者,自己却实实的俗不可耐,几乎已成规律!何况,现在的二人转,早已没有什么过火的所谓“颜色”,多为幽默与调侃而已。我在吉林时,一些朋友、官员来长春,我总要请他们看场二人转,并告诉剧场,给百姓怎么演就怎么演,原汁原味,大家都看得十分开心——天还是蓝得很纯净。美学家王朝闻说二人转:她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形象准确的定位。
离开长春10多年了,恰是赵本山领军二人转、让二人转红遍全国的时期,很少听到吉林二人转的声音了。辽宁二人转有赵本山领军,闹得红红火火,功夫、绝活、小品加脱口秀,赢得市场红火、观众如潮,大有统领整个二人转之势。我却一直以为,这已不是二人转,今天的二人转丰富独特的音乐元素,“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二人转舞台上已经没有了;二人转旦丑角互动、典型的上下装的表现形式没有了;“唱说扮舞”二人转的“四功”没有了。或是二人转的延伸,或完全就是另外一个演出形式了。前几年回长春,朋友带我去和平大戏院、重庆路一晚连看了两场二人转,这里也完全是绝活、才艺、模仿秀的路子,也很红火。有的专程从外地坐飞机来看,看完后再坐飞机回去。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剧场是做生意,做生意是为赚钱,他们当然没有弘扬发展二人转的责任。
真正的吉林正戏二人转哪里去了?不是市场不需求,是奇缺好演员,加上一些国营二人转团体放弃优势,盲目跟风, 一些专业剧团一度被挤出城市二人转演出市场。加上体制原因,队伍庞大,传统演法,改革滞后,无法适应市场,许多市、县的专业二人转剧团相继解体。真正传统、本色的吉林特色的二人转,越发濒临危机。还真是怀念吉林那些正剧、悲剧的二人转,如那脍炙人口的《包公赔情》,直可以让你与演员一起肝肠寸断、泪如雨下,而对那清官感怀不已,可惜这样的段子确不多见了。
当前吉林二人转面临的问题是:1.能否出一个赵本山式的领军人物 “重整河山”?2.必须在坚持吉林二人转正剧、悲剧的特色风格下,锐意改革,以适应新的市场。3.行政手段、民间力量相结合,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吉林品牌和产业。4.应提出:拯救吉林二人转!喊响吉林是正宗二人转的发祥地;至少要分流派,吉林派、辽宁派、其他派,而不能一言以蔽之“二人转”。否则,正宗的吉林二人转这一源远流长的民间剧种就可能淡化品牌、淡出市场而真的消失了!
吉林二人转,应有这样的危机意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