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失恋33天》:失恋只是噱头,耍的就是个嘴皮子

2011年11月25日 14:22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正在全国上映的《失恋33天》虽然票房甚火,但是,平心而论,这只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爱情电影。剧情就很老套:一个大龄待嫁女青年,相恋7年的男友跟自己最要好的闺蜜跑了,之前一直针锋相对的男同事挺身而出,陪伴她走过失恋阴霾。33天后,两人对上眼了……

  从表面看,《失恋33天》是年轻人写给年轻人的故事。这部电影的题材来自于当下的生活:有一天,在豆瓣社区某小组,一个失了恋正好又擅长文字的姑娘有话要说。她一天天把失恋后的生活记录下来,取名《小说,或是指南》。没曾想,追随者众多。被引发共鸣的一干豆友,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这个帖子有没有更新,他们真的把里面的文字当作了爱情指南。很多人发邮件给作者,希望在爱情的路上得到指引,还有一些人,希望自己所经历的故事也能出现在帖子中。后来,这个“集天下失恋者之所得”的帖子登上了大银幕,变成了现在的《失恋33天》。

  遗憾的是,虽然《失恋33天》标榜要为失恋的人疗伤,但在全片中,失恋只是噱头,创作者对失恋的真切感受表现得不充分,全片只不过是为大量调侃式台词提供了使劲发挥的舞台。说白了,耍的就是个嘴皮子。与《奋斗》、《婚姻保卫战》、《裸婚时代》等许多所谓时尚爱情影视剧一样,你会发现片中人物个个能说会道、滔滔不绝,很多对白乍听上去还颇有快感。喜欢收集“格言”、“警句”的同学大可以拿个小本进电影院,把它们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朋友聚会积蓄点谈资。可惜这些所谓的时髦语言都是编剧在人物的背后发声,外加的,而非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心理所必须的。除了字面刺激,只剩一片空荡。

  《失恋33天》的败笔还在电影语汇的缺失。首先是故事性太弱,全片没有一个最基本的故事线,期间还穿插了许多莫名其妙、稍纵即逝的配角,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在影像技巧的运用上,尽管导演加入了动画特效、镜头环移等手段,但电影最重要的叙事和人物刻画却依赖大量小说描述体式的旁白来完成。人们不禁怀疑,这究竟是电影还是有声小说?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缘何票房如此火?也许它圆了很多人的“梦”:失恋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随时会有一个集男性和女性优点于一身的完美备胎候着,你只需要耍耍性子、卖卖萌,就可以获得幸福。心情不好,跟老板吼吼,喊完了跟没事人一样继续上班;隔天,老板还会请你吃顶级牛排、喝顶级红酒,顺带送把吉他给你疗伤……

  本报记者 李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