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维利亚理发师》剧照
《塞维利亚理发师》剧照
《塞维利亚理发师》:一幅画一出戏
任 一
出色的演唱、精湛的舞台制作、完美的乐队演奏,成就了罗西尼充满爱与欢笑的经典。11月24日晚,由国家大剧院与美国卡索尔顿艺术节联手打造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成功首演。西班牙风情舞台惊艳全场,中国歌唱家的表现颇为抢眼,而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继去年《茶花女》之后,再度为北京观众带来了一部近乎完美的歌剧。
马泽尔慢工出细活
一部享誉世界歌剧殿堂近200年的杰作终于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马泽尔曾经说过,他希望与国家大剧院再合作一部剧目,而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便是最好的选择。当剧中著名的序曲在马泽尔的指挥棒下响起时,事实表明,大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首演中,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乐感、节奏上佳,音色层次也十分平衡完美。马泽尔居高临下统领全局,舞台上的每一个音乐细节都被他紧紧地攥在手里,每一次速度变化、力度转变经过马泽尔的细微处理都变得无比流畅,罗西尼那疾驰的音符在马泽尔棒下变成了一颗颗饱满晶莹的珍珠。和国内观众以往聆听的唱片有所不同,马泽尔棒下的《塞维利亚理发师》格调更为雍容华贵,速度偏缓,部分资深观众对此存有疑义,但马泽尔却坚持自己对本剧的认知,通过近半个月的排练,“慢”工出了细活,马泽尔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状态调整到日臻圆熟的状态。乐评人张克新说:“在马泽尔的指挥下乐队表现愈来愈好,大师采取了以精确优先、戏剧其次的处理风格。”
值得一提的还有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不但演唱方面发挥出了较高水准,更以轻松幽默、有说服力的群戏表演,获得了大家认可。
82岁的马泽尔仍然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国家大剧院开业四年来,马泽尔四度登台演出,二度参与剧院的歌剧制作,三度与剧院管弦乐团进行合作,已经成为国家大剧院方面与世界顶尖艺术家展开深度合作的重要标志。但是,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马泽尔已经很少指挥歌剧,今年除了指挥他自己作曲的歌剧《1984》外,大师将年内仅有的一次指挥西方经典歌剧的机会留给了中国,留给了国家大剧院。
张武妙思弄风情
在国家大剧院新版《塞维利亚理发师》亮相前,几乎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指挥大师马泽尔身上。但当大幕拉开时,观众的目光却被舞台上犹如西班牙风情画般的场面所吸引。在塞维利亚小城的广场上,蜿蜒幽深的小径、曲线化的建筑风格让人看到了犹如人体一般的婀娜动感。而在剧中反派巴托洛家的花园一景,倾斜的阳台,好似快要融化的梁柱,让人想起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的作品。
此次新版《塞维利亚理发师》担纲舞美设计的是我国青年视觉艺术家张武,他说,这次的舞台创意源于他在西班牙游历时的启发,也受到了建筑巨匠高迪的影响。本版舞美制作受到了观众和专业人士的一片好评。不少观众表示,整个舞台布景“看上去非常舒服”“视觉上很丰富,但并不感到拥挤”。
同时,该剧导演威廉姆·柯利也为这部喜剧风格的经典歌剧增添了不少新鲜的幽默元素。年轻的伯爵虽然身处18世纪,但做派则像一个“80后”欧洲富二代,他雇乐队、请媒人、串通护城士兵,却在心爱的姑娘面前装出一副穷学生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除了表现出自然得体的罗西尼式的幽默外,导演柯利还通过舞台元素为剧情气氛进行了极好的烘托,比如在巴西里奥企图栽赃伯爵时,舞台上从四面八方飞出白纸和纸屑,形象地提示了诽谤和谣言的破坏力,与剧情音乐实现了完美统一。
廖昌永神似“大忙人”
众多歌手的精彩发挥也是《塞维利亚理发师》成功首演的关键。被誉为中国最佳“费加罗”扮演者的廖昌永以精彩的演唱获得满堂彩,他先是在第一幕著名的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赚足了观众掌声,之后他又以灵活多变、富于表情的演唱征服了全场,成为舞台上最醒目的歌手。而另一位中国歌唱家田浩江也延续着自己在国家大剧院历次登台的良好表现,他在企图栽赃陷害伯爵的场景中,以坚实饱满的嗓音演唱了剧中著名的男低音咏叹调《谣言,诽谤》。
由马泽尔推荐的美国青年歌唱家也有着不俗发挥。男女主角这两位美国“80后”年轻歌唱家表演热情奔放,尤其女高音库莉成功演唱了剧中最为著名的《天空在朝你微笑》,将一位意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少女表现得惟妙惟肖。
当晚的观众席中坐着许多业内专家。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上海歌剧院艺术总监张国勇、上海歌剧院院长魏松、著名影视演员王刚等,都给这部戏打了高分。
陈佐湟表示:“应该说罗西尼的作品难度是很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比莫扎特的歌剧更难演绎。这么多年来,在国内几乎很少看到完整剧目的舞台版演出,只能听到个别唱段。但国家大剧院今年连续推出了两部罗西尼的歌剧《灰姑娘》和《塞维利亚理发师》,而且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在制作上也越发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而今晚的演出取得了全面的成功,指挥、导演、演员、乐队、合唱队等等,国家大剧院把这么多人的才华凝结在一起打造了这部作品,非常难得。”
王刚说:“《塞维利亚理发师》 中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我们中国的歌剧艺术家们的表演。我们平常总把‘文化交流’挂在嘴边上,而这部作品就是极为有机、水乳交融的鲜活的文化交流 。我甚至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而不是纯粹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说,我们中国歌剧制作的水平,毫不逊色于世界上最先进的歌剧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