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 丽
11月29日至30日,“造型基础教学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代表与来自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等国外高校的代表进行了交流,探讨高等美术教育造型基础教学的发展。
与会嘉宾围绕“基础和专业的关系”“具象基础教学如何深入发展”“文化传统如何融入基础教学”“如何吸取国外院校基础教学的有益做法”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造型基础训练意义重大
造型基础的主要课程是素描与色彩。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认为,素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一种视觉地把握外在世界的能力,即造型能力;色彩课程是为了培养从色彩方面视觉地把握外部世界的能力。“所谓的‘审美能力’就是这样被建构起来的,人们由此获得越来越精神性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愉悦。”
潘公凯认为,造型基础部所注重的,不应是与专业课程的直接接轨,而是使学生在进入各专业之前,具备适用于更大范围的视觉感受、视觉建构、视觉转换、视觉表达的能力。
近些年,国内各大院校,如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都纷纷加强了造型基础教学。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的代表称,西安美术学院从2011年开始,建立了统一的基础部。但在此前,基础教育都是由各系、院自行建设。后来学校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美术专业学生太多,都需要基础教学;二是目前进入美院的学生的确存在一些基础技法上的问题。于是,经过讨论,西安美院确定实行统一的基础教学。“我们的基础教学课程占据一年时间,有20多周素描课,8周色彩课。其中属于开拓学生个性或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约占30%,比如《素描与体验》、《素描语言和形式的训练》等。”
在两天的研讨中,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应给予基础教学更多的关注和投入,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学生遇到的新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
严格训练限制了创造力?
严格的造型基础教育是否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自由发挥呢?对此,中西方学校代表各有不同观点。
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副院长简妮说:“旧金山美术学院的情况和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我们对基础课程和初级阶段的教学有一个共识:当学生结束这部分课程后,除了要让他们获得造型艺术的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的未来艺术发展之路提供若干可能性,也就是在基础教学过程中就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她认为,在中国,通常的做法是先对学生进行非常严格、严谨的基础技能训练,然后才让他们自由发挥,但是在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在让学生进入非常严格的技能训练之前,还需要对他进行“热身”,鼓励他、激发他,使他先形成强烈的表达欲望、创作欲望,进行自由表达。
与会的国内代表认为,虽然任何一种规范性的学习都有可能使学生被规范所囿,在中国画传统中被称之为“窠臼”与“俗套”,但是反过来,破除了所有规范与方法的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无法操作的过程。在这种辩证的两难关系中,真正有意义的,就是对“度”的把握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高难度的创新能力恰恰是在诸多限制之下才能培养出来的。
基础教学需要适应新形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对于传统基础教学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前院长罗杰·曼德尔说:“基础教学对于目前出现的各种新媒体、新科技要有所应对。现在的学生通过电脑进行日常学习,用iPad、iPhone进行沟通与娱乐,这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我们的基础教学必须适应这样一个现实。”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凯伦·沃斯说,除了基础课外,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2D、3D等媒体课程,教程如何平衡传统技能和当代艺术,的确是个问题。我们的经验是,媒体课程其实也包括了许多自我表现的部分,比如,学生在做关于“一个污染的世界”的电影片头时,他们可以跟出版商、电影公司合作,了解主题、意义、问题和表达目的,然后加上视频、声音和相关文本内容。通过先前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跨学科的思考。两者的矛盾并没有特别突出。
当然,也有国内专家指出,西方一些学校的确不太重视学生造型基础的训练。有位教师说,他在德国一家美术学院看到,学生很少有造型基础方面的训练,学校也很少开设这类课程,整个学院似乎变成了一个垃圾场,放满了各种工业废品、建筑废料等,学生们大多热衷于装置艺术等现代艺术。强调科技感与现代感,传统的美术技能和功底几乎完全荒废掉了。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北乡悟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数字技术、电脑、网络的普及会成为基础教学的一个障碍,但也会是一个新领域。其中,对手工技巧、技法的训练仍然是具有意义的。手对于温度、质感的体会是电脑无法替代的。当然,世界正在向多元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接近。基础教学如何发展、如何创新,会成为今后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将文化传统融入教学
在谈到文化传统如何融入基础教学等问题时,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以往我们关注的是东西艺术之间、造型艺术各专业间的差异性,如果我们转向挖掘中国古典和西方古典文化的共同性,中国当代与西方当代文化的共同性,就能在艺术创造上缓解因差异观而造成的文化焦虑,在基础教学上获得新的视野和方法。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则从“文化艺术启蒙”的角度谈到了文化对造型基础教学的看法。他认为,造型艺术基础所涉及的工作,应当是“虚实”相生的。实,在于对造型艺术各类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拥有坚实的专业技能;虚,则是对不同思维方式的激发和对感官能力的开启。“启蒙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中外艺术教育的精彩案例也不在少数,然而,在有限的课程时段中,我们必须有所选择。应选择与艺术本体有关的,与生成艺术的社会背景有关的文化艺术。”
谭平说,纵观历史,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东西文化的发展脉络:西方的教育侧重以分析的方法来认识世界,而东方的教育则以综合的方式来感知世界。西方人关注逻辑,追究逻辑是否正确,我们关注关系,寻求关系是否和谐。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多元格局的时代,东西文化似乎正在被慢慢地改变,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在经历着不同的现实困境。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做出何种回应与抉择?面对未来的艺术教育,我们又该做些什么?这将成为我们新的命题。
研讨会期间,与会院校代表还赴中央美院美术馆参观了“造型基础教学展”“教师作品展”“国际校长网络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