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2011社科人文图书盘点:资中筠学者情怀获认同

2011年12月09日 10:52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纪念与反思,冷静与希望

  ——2011图书盘点之社科人文类

  本报记者 文敏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它因着巨大的变革而波澜壮阔,也因此而泥与沙滚滚俱下。在这个千年难遇的转型年代,无数个你,无数个我,无数个他,点点滴滴,脚踏实地,为理性而努力,为进步而努力。在书籍出版的努力中,人文社科(包括时政财经)类图书这几年一直牢牢占据着排行榜和读者的案头,而2011年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有关辛亥革命的各类图书。各出版社都以自己的优势切入这一主题,从辛亥革命的起因,至过程、人物、分析、图解及各路评论,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当当网检索的结果是,2011年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书籍就有50余种。虽然鱼龙混杂,不乏跟风之作,但仍然出现了许多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资料发现的佳作。

  回顾历史的另一面是思考当下,2011年的书架自然也少不了经济邦济世、人文思想以及教育方式的重点新书,但似乎缺少了类似《乔布斯传》这样聚光灯下的重磅作品。在人文类图书中,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的《资中筠自选集》以学者的天下情怀而获得读者的尊敬与认同。而教育类图书中,最火爆而成为争议焦点的当属“虎妈”与“狼爸”了。

  大变革的回顾与反思

  《辛亥江南》:本书关注的是,看似柔弱的浙江人,何以在辛亥之时选择将自己的命运与家国民族之命运捆绑。在这个百年后平静的日子里,该书希望以江南独特的温婉来缓缓叙说那个猎猎大旗、狂飙突进的血色年代。《辛亥江南》从辛亥年间江南的人物与故事出发,连接过去和现在,寻找浙江的独特气质和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却胜似有形的财富,它来自于浙江的文气蓬顶、形胜富庶,它更来自于浙江的士子和民众对一朝朝封建暴政刚烈的反抗。辛亥年间,浙江人在泱泱中华大地上此起彼伏地抗争着,将辛亥革命推向了高潮。可以说浙江人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走向,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辛亥:摇晃的中国》:这本出版于1月份的书开启了辛亥图书的出版热潮。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本人为人文学科知识分子,擅写言论,因此笔法的老辣是别人难望其项背的,他化繁为简,全景勾勒晚清民国大班底,追踪这场中国内部的革命,呈现革命的创世记与诸神谱,讲述对我们有特殊价值的一种重要真相。

  《1911》:有读者在当当网评论中说:“这就是一部史书。一部严肃的正史。一部丝毫不亚于太史公水平的正史书。”这等评价可能缘于作者王树增的极其严肃的写作风格:所有引用均不厌其烦地列明出处,一一列附在后。凡有确凿证据的,一律照实论述,凡无证据的,也绝不胡乱猜疑、想像。只是把这些史实一一排列组合,形成系统长卷。只是,它没有按照中国传统的“纪、传、志、表、图”的体例,因而被人们习惯地看成文学作品。但细看其内容,已经基本具备“正史”的要素。

  《武昌城》:这本书也不得不提一下作者的身份。她是个著名作家,所以,此书很有意味地由文学与历史文献多种成分组成。文学部分为“攻城篇”、“守城篇”两部,历史文献由“武昌城简史”、“北伐战争武昌战役攻守态势图”、“北伐战争及在鄂境内的三大战役”、“武昌战役所涉及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北伐誓师词”、“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武昌战役部分阵亡者名单”组成。这是悲天悯人的情怀与严谨的记录结合的产物。两部分合在一起读,你可以看到一个复杂而微妙的事实,那就是面对武昌城易守难攻的态势,无论攻守两方如何动作,那无尽的牺牲与创痛,都由那些普通的平民个体来承担。

  《辛亥年》:三联书店的出品不能不引人关注。编辑的介绍说这是一本“有温度的史书”,可见作者是关注了人在历史大变革中的命运。一个个故事构成了一幅历史的图卷:辛亥年到来的时候,没有迹象表明,这将是这个铁血帝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是从隆裕皇太后万寿圣节(正月初十)的歌舞升平开始的,而在这一年行将结束的农历12月25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却颁布了一纸退位诏书,中国的封建政权就此曲终人散……

  经济大潮中的警世恒言

  《节骨眼》:这本书汇聚了吴敬琏、秦晓、陈志武、韦森、袁伟时、张维迎、黄亚生、萧功秦、田国强、姚洋、华生、科尔奈、科斯、鲁特、彼得·希夫、罗斯基、帕金斯等多位知名学者。在当前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论中,本书作者们从历史、现状、体制、比较等多个角度呈现了缤纷而有力的观点。

  《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在当当网上,参与评论这本书的读者多达2906人。因为它虽然是一本经济理论著作,但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书,没有故作高深也不拿学术忽悠人,而是深入浅出、透彻分析问题本质,从整个世界经济大棋局,到中国的股市和楼市这样的小棋局,一一剖析,使得很多被掩盖得很深的问题都纤毫毕现。

  《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参与评论的读者有1134人。郎咸平在本书开篇处说:“2011年,中国的经济依然复杂,但老百姓表现得似乎很‘淡定’。这究竟是真的淡定还是“无奈”?”他这么提问是有其调查数据作理论依据的。

  思想文化的理想色彩

  《资中筠自选集》:能以“先生”称呼之而无须愧色的当代女性,资中筠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之一。从早年多从事外交、学术工作,到近来针砭时弊、忧国忧民,她以独立学人的身份备受敬仰。其五卷自选集《感时忧世》《坐观天下》《士人风骨》《不尽之思》《闲情记美》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出版,受到极大瞩目。这套10月份刚刚首发的自选集在北京某新闻媒体“2011年度好书致敬礼”活动评选出的6部致敬图书中摘得“年度图书”桂冠。

  《底层立场》:于建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关注底层既是他的工作职责,也是他的本性所愿,这可能缘于他的个人经历。帮助来自基层、来自底层的求助者,是于建嵘这一生最想做的事情。于建嵘生于1962年,在6岁到14岁经历了8年的“黑人”流浪生活,童年在饥一顿饱一顿中度过。为了让子孙后代免于“黑人”的恐惧,他立誓关注底层人群。

  “虎妈”“狼爸”的社会基础

  《虎妈战歌》:2011年初最具争议的畅销书。在美国亚马逊网参与评论者有2000多人,而在中国当当网,参与评论的也有664人。有人认为,虎妈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的人,她不希望自己浪费光阴,无所事事,做母亲以后,她将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这种价值观并不是中国母亲独有的,虎妈在书中提到,美国建国初期的价值观也是这样,只是,惬意的日子让这一代人和下一代的孩子觉得这种价值观好土,好落伍。

  《中国“狼爸”狠狠教你上北大》:书名中一个“狠狠”就足以挑明其教育理念:严字当头。 然后用“上北大”来证明其结果的正确。作者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教育出的一男三女,非但品学兼优、才艺双佳,琴棋书画各有所长,而且知书达理、谦和恭让。他们的优秀品格惹得亲戚朋友每次见了都啧啧称赞,以致一到寒暑假都要把子女寄养到作者家来。当然,反对者的声音也一样强大,弄得“狼爸”也和“虎妈”一样,再三地上媒体说明他其实是个慈爱的好爸爸。

  “虎妈”与“狼爸”的孰是孰非,恐怕一百年都争不出个所以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