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
文学期刊作为新时期发表文学创作的重要平台,固然与文学的繁盛息息相关,文学期刊通过登载作品、发表评论,及其作为媒体的作用影响整个文学生态系统,但与此同时,期刊的编辑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期刊行为,也与所在时段的社会意识、文化思潮、审美理想及文学观念密不可分,也就是说,文学期刊所采取的行为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两者互相影响和推进,共同带动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兴盛。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个新时期文学的发轫期,刚经历过十年浩劫的知识分子高度重视人的解放,以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为己任,以建立自由民主的社会与文化为使命,他们具有强烈的启蒙情结、精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在大众的追捧和热议中,精英知识分子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话语霸权。改革开放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对大众意识和文学创作影响深刻,到80年代中期,新时期文学加速发展与革新。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等,在文学精英、文学期刊和受众的共同推动下,80年代文坛一片欣欣向荣,主流意识形态文学和精英文学地位崇高,文学期刊适逢其会。文化思潮、社会意识因时代而促成,又直接作用于文学刊物,影响其编辑思想和行为,并带来文学刊物自身的发展。
但没过多久,随着社会转型加剧,精英知识分子的地位从中心向边缘滑落。20世纪90年代,文化界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社会价值观念和大众审美需求趋向多元。精英知识分子的话语霸权面对90年代的文化市场和新传播媒介,受到极大的冲击,出版社、文学刊物和文学机构对受众需求的重视程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直接影响文学和文化市场,文学界发生裂变,大众通俗文学和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精英文学并驾齐驱,传统文学刊物被迫作出调整。在过去,读者相信作家所描绘的生活的真实性,但随着现代传媒对个人生活领域的覆盖,公众在不自觉中开始接受传媒的引导,个人选择和判断的空间加大,人们对作家指认的事物开始提出质疑,作为精英知识分子的作家的写作信心从外部世界日益退回到个体的内部世界。与此相对应,在各类文学期刊中,我们看到了更多对人类精神处境的反省和认识。
面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文学期刊既希望自己能大步走入市场,又希望能保持精英知识分子的风骨。但是,文学市场和文化生产领域已呈现出去精英化的趋势。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最自由的媒介,直接降低了作家的准入门槛,大量网络文学和网络写手出现,文学神圣光环消失。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直接冲击着文学刊物,乃至威胁到在上世纪90年代业已被推入市场的文学期刊的生死存亡,也“逼迫”刊物作出自己的应对和变革,从文学刊物编辑思想和期刊行为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个动向。如浙江的文学期刊《江南》,在2005年正视传统文学刊物被边缘化的现状,放下身段探寻市场动向,加强与读者的互动,调整栏目设置,在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上大做文章,以散文随笔类栏目将浙江的地域人文做足做好。在保留原有板块的基础上,《江南》推出了“江南诗歌大展·浙江卷”,编选之际也得到热烈响应。但是,《江南》的发行量仍旧下滑,最低谷时只有2000册,刊物成了文人的自娱自乐,其中既有精英文学被市场消解的无奈,也反映出文学刊物和文化市场、时代精神的疏离。
要使文学刊物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获得生机,必须走出象牙塔深入了解这个市场,需要发掘既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又有老到的市场运作能力的人才,能把精英化和大众化娴熟调和到期刊中,符合当下受众的审美需求和接受方式,同时,也需要在充分了解受众需求及类型的基础上加以适度的引领和推动。2006年,《江南》根据当时的文化市场环境,将自己的办刊思路定为:“追求曲高和众,丰富艺术元素。”市场定位为:“彰显人文精神,与社会同步”。 显然,刊物的用意在于坚守精英的同时兼顾大众,彰显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刊物一方面以社会文化中精英阶层的人文精神为标准,引导大众的人文精神水平向着这个方向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充分顾及和尊重大众的审美习惯,选择其所乐于接受的阅读内容和写作方式,逐渐把知识精英所提炼的人文精神植根于大众生活中。而“郁达夫小说奖”的设立和评选则对当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调整办刊理念和运作手腕之后,刊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在坚持其纯文学品格的同时,发行量翻了十倍,并创下自杂志创刊以来的多个新突破,在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由此观之,文学期刊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在于社会文化环境对文学期刊存在或隐或显的渗透与影响;文学期刊则通过自身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刊载体现时代潮流和现实生活的作品,反映和推动所处时段的审美理想和文学观念,既带来自身的发展,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文化思潮;而且,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培育出了大批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家,作家们反映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创作,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文学期刊的选择,从而共同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庄丹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