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十七万侨批档案欲“申遗” 专家称具有全球意义

2011年12月20日 09:2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十七万侨批档案欲“申遗”专家称具有全球意义
现存最早的侨批。

  ◎先民初渡重洋时,其所在国的银行制度远未完善,业务也无法覆盖到中国各地,加上华人寄汇的数目不一,手续复杂,很多华侨与家人通信、寄钱一般选择回国的船只和熟人,慢慢形成家书、汇款合一的侨批。

  ◎目前,汕头侨批文物馆收集到的侨批有11.7万封,寄批地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香港、印尼等,亚洲地区仅缺老挝,这是本次“申遗”的主体资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成体系研究和保存侨批的地方。

  ◎“徽州特殊的是契据、契约等经济文件,而且保存很多”,“潮州可以和它媲美的是侨批,价值相等。价值不是用钱来衡量的,而是从经济史来看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对侨批作了精辟论述,誉其为“侨史敦煌”“海邦剩馥”。

  19世纪40年代后期,通货膨胀严重,侨批上的汇款高达2亿元。

  “侨批档案”作为申报2012年“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候选项目,最快将于明年3月接受评审,如顺利通过,2013年将申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早在今年5月,《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已成功入选。

  “徽州特殊的是契据、契约等经济文件,而且保存很多”,“潮州可以和它媲美的是侨批,价值相等。价值不是用钱来衡量的,而是从经济史来看的”。在11年前,国学大师饶宗颐就对侨批作了精辟论述,誉其为“侨史敦煌”、“海邦剩馥”。

  而在海外华人华侨的眼中,侨批是它们寻根的凭证。五邑大学教授刘进说,曾有一个名叫何翠妹的美国华裔,虽已与白人结婚多年,却凭着一纸侨批回番禺寻根。

  南方日报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显示,保存于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侨批约11.7万封,保存于汕头大学图书馆的侨批约2.5万封,保存于江门地区的侨批约4万封,约1万多封侨批藏于福建。

  历时150年构筑跨国民间金融通道

  批局初创时,一般是大商号的副业。后来,因为信用得到认同,业务随之扩大,副业转成主业

  上个月,汕头侨批文物馆又搜集到一批清代侨批原件,数量达140多封,让香港大学博士、香港明清史研究专家马楚坚兴奋不已。作为泰国华侨的后代,从小接触侨批的马楚坚已研究侨批多年。

  这批清代侨批的获得,让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几位老人想起了近20年来收集侨批的诸多不易和感动。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侨批文化》总编王炜中回忆,2004年,当时的新加坡议员成汉通一家参观侨批文物馆时说:“我愿意把家里珍藏了几十年的侨批捐赠出来。”他的话让大家兴奋不已。成汉通捐赠的侨批大约有60多封,最新的都有50多年历史,十分珍贵。而新加坡正是目前确切证实的最早潮帮侨批局“至诚信局”诞生地。1887年,新加坡已有49家民信局。

  马楚坚分析,先民初渡重洋时,其所在国的银行制度远未完善,业务也无法覆盖到中国各地,加上华人寄汇的数目不一,手续复杂,很多华侨与家人通信、寄钱一般选择回国的船只和熟人,慢慢形成家书、汇款合一的侨批。

  一些敏锐的商人于是成立了代理侨批收寄机构,初创时,一般是大商号的副业。后来,因为他们的信用得到认同,业务随之扩大,副业转成主业,或设批局独立经营。

  “批局收受的信汇汇率比市场稍高,加上很多批局以香港为中转站,利用时间差,在香港购置欧美货品转卖东南亚,又将东南亚货品贩卖到香港,最后批款送到广东,又买了潮汕等地的土货,送批的同时通过跨国贸易大赚一笔。所以,批局业也成为‘华侨商业之枢纽’。”马楚坚介绍。

  1882年,汕头已有12家批信局经营潮汕、梅州侨乡批信业务。1917年汕头有41家批局,至1932年发展到66家,占当时全省侨批局的70%,每年每家侨批局收寄汇款从185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1917年、1918年、1919年每年总额分别为:3456万元、3493.1万元和3507.7万元。

  侨居地侨批局一般按籍贯地经营,南洋各地经营闽侨汇兑的大致可分为厦门系、福州系、兴化系和闽西系,广东侨批局也有潮汕、广府、客帮、琼帮等系之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潮帮银信局有120多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潮帮批局各有80家左右。

  当时的侨批局为了招揽生意,若华工在写批时未领取薪水,可由侨批局先行垫付,充分体现了“对人”信用,这也是银行始终无法完全取代侨批局的原因之一。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潮帮侨批局共经历150多年的历史。目前潮汕番批最早的一封为清嘉庆15年(1810年)所寄。

  一封侨批的国际投递

  《写批》、《拣批》、《送批》、《批来了》4组雕塑,重现当年侨批在海内外的投递过程。

  清末,新加坡。

  这是一个漆黑的雨夜,简阿七冒着大雨跑进锡矿工棚,他是来工棚收“批”的。因为雨大,工棚漏雨,锡工们一边把斗笠蓑衣连在一起为简阿七遮雨,一边从身上和行李里把小心藏好的血汗钱掏出来交给他。简阿七一笔一笔仔细记着,然后郑重地让工人们在自己的名字上按上手印。

  这一幕,出现在热播电视剧《下南洋》的剧本开头,异邦、华侨、写批、水客……一连串侨批关键词,构成粤闽先民下南洋谋生创业、寄侨批养家的画面。

  “姑母:敬禀者,儿十八日早在家起(启)程,到汕头乘轮,十九日午扬轮开行。幸蒙二位大人福庇,水陆顺吉,至廿七八日可到朱笃店中。是以达函奉禀。外付大银二元,祈笑纳为茶宜之用。谨以敬达并候。”离乡背井的华侨,平安对家人而言是头等大事,所以名叫瑞国的这位潮人初到南洋就赶忙给家里寄了一封“回头批”(第一封侨批),并随信寄上批银。

  “批”即“信”,侨批,则是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的特殊汇款凭证,有“银信合一”的基本特征。

  在汕头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侨批文物馆中,记者模拟感受了侨批从书写到送达的过程:

  在泰国曼谷街头,一位老先生正对着信纸奋笔疾书,写毕将信念给寄批人听后装进批封。穿着苦力装的青年托老先生写完批后,把封交给水客或批局寄批;

  在潮汕一家热闹的批局中心站,侨批刚从海外寄到,工人拆开邮包,按目的地拣批,再分给潮州府九县和梅州地区的投递局人员。他们将批抱回当地,按乡村分发;

  一位年轻力壮的派送员——俗称“批脚”,带着送批的“三件宝”:长柄雨伞(遮雨、打狗)、水布(擦汗、包东西、铺地)和市篮(装侨批)快速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把批送到侨眷手中。

  屋前檐下,头发灰白的女子带着孙儿伫立翘首远望,批来了!欢欢喜喜接过批,拿到钱,第一时间写好回批,批脚送完侨批后会统一收回,重新送回汕头中心局,寄往国外……

  这就是《写批》、《拣批》、《送批》、《批来了》四组雕塑的全貌,形象重现当年侨批在海内外的投递过程。

  在位于汕头市的侨批文物馆中,一组完整的家庭系列侨批被专门展出,这是潮安县东凤镇二房后厝陈宏烈的先后旅居新加坡的大儿子集(执)允,二儿子集亮,三儿子集祥,小儿子集轩4兄弟及女婿黄筱生在1912年—1958年间寄回来的,几乎每人、每月都会寄侨批给父母,保存了整整560多批,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寄批接力跑”。

  从无人问津到有力“申遗”

  五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也有一批年轻学者在侨批研究方面倾注颇多精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对侨批都抱着冷漠的态度,只有少数集邮爱好者和有心人收藏、关注。

  令人高兴的是,国际上一些专家对侨批的兴趣正在升温。12月8日,记者采访泰国泰中学会会长洪林和其丈夫黎道刚,他们利用泰国国家图书馆100多年来保存的报刊研究侨批,至今已近10年。不久前,两人整理、编辑的《泰国侨批业资料荟萃》正式出版。

  泰国是潮汕华人的重要聚居地,泰国政府还在1907年设立了第八邮政局,专门管理寄往中国的侨批业务。

  目前,大陆以外关注侨批的专家还有不少,包括香港、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王炜中介绍,泰国集邮家许茂春先生为了十几封侨批,曾不惜花20余万美元的代价从外国人手里购下整部《荷属东印度群岛实寄封》邮集。

  五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也有一批年轻学者在侨批研究方面倾注颇多精力。不久前,五邑大学学者撰写的《银信与五邑侨乡》出版,汕头潮汕历史文化中心编辑的《潮汕侨批集成》也已经出版了两辑72册。

  目前,汕头侨批文物馆收集到的侨批有11.7万封,寄批地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香港、印尼等,亚洲地区仅缺老挝,这是本次“申遗”的主体资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成体系研究和保存侨批的地方,不但有唯一一个侨批馆,唯一一本侨批学术刊物《侨批文化》,并已召开了三次国际研讨会。

  据介绍,海南原本也是寄批的重要目的地,但现在很难找到当地侨批。

  原生态档案独一无二

  侨批是侨乡100多年来与东南亚、美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发生广泛联系的文献见证

  国际汉学家饶宗颐认为,作为民间原生态“草根”档案文献,时间上,侨批与敦煌文书、徽州文书可以形成自然链接,系统反映社会演进;空间上,覆盖了华侨海外活动区域及侨乡各县。“与内容较单一、格式化的徽州契约相比,潮汕侨批的内容更为丰富:远渡重洋,涉及到海上交通;异国打拼涉及国际关系;经营侨批局,涉及金融业;寄批涉及邮政部门。”这使得侨批大到“世情”、“国情”,小到“乡情”、“亲情”,成为最好的社会“切片”和标本。

  例如泰国侨胞陈绍林58年前写给妻子的侨批有这样的内容:“各地发生暴动,政府立即肖(宵)禁。”从中,人们可以看出当时泰国的局势。林圣源写给侄儿的侨批中则可以看到1937年18万日寇攻陷上海的惨状:“眼下闸北一带,悉遭敌人焚烧,仅存一片焦土而已,言已痛心,现沪上难民闻达百万之众。”

  从泰国集邮家、收藏家许茂春捐赠给侨批文物馆的一批回批总包封复印件上也可以一窥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势。1949年5月5日,这个总包封从汕头寄出,当时通货膨胀极为厉害,里面仅装10封回批的总包封的邮资竟高达525万元,信背贴满了面值为10万元(50枚)的邮票仍不够邮资,还须在信封的正面补贴7枚邮票,成为货币贬值的活见证。

  原籍汕头澄海的印尼侨胞李芝敏1947年寄的批,每次是几十万元,到1948年则是几千万元。

  “从侨批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和农业资源的转移轨迹。”马楚坚介绍,“人们一提起华侨史就说是血泪史,其实这样看太狭隘。”

  马楚坚举例说,100多年前,泰国甘蔗就是潮籍华侨从潮汕地区引种的。当时厦门到潮州一带出产中国四成以上的甘蔗,大量劳动力转移到泰国后,泰国的甘蔗业也发展起来。移民的后代在家乡依靠侨批读书长大后,又过番入籍,成为侨居地的第二代人力资源。这些华侨除了源源不断寄回侨批反哺家乡,一些成功侨商也回来投资铁路、企业、赈灾等,也影响了祖居国。

  “侨批不是简单的华侨家庭书信,它更是侨乡100多年来与东南亚、美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发生广泛联系的文献见证,是人类的一种集体记忆遗产。”五邑大学校长张国雄总结说。

  专家解读

  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埃德蒙森:

  侨批档案是祖居国和侨居国的共同记忆

  南方日报:侨批档案的主体都是“小人物”,这会否影响其“申遗”?

  埃德蒙森:我认为这个问题毋庸置疑,侨批中所涉及的人群是一个成千上万的人群,他们作为国际移民,承载着东西方的交流并持续了数个世纪,留下了丰富的档案,这些文件并不仅仅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一个时代,属于世界。  

  南方日报:侨批档案涉及到当时的国际移民,又真实纪录了中西文化、交通、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其世界性意义是否符合世界记忆遗产的标准?

  埃德蒙森:在上个世纪西方的“淘金热”中,中国人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人都有过共同的历史记忆。我所知道的,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有一个小镇奔迪格,它是澳大利亚“淘金热”的中心,在那里有一个中国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中国龙头和许多其他中国移民的物品。

  我认为这样的记忆文化,应该是两个国家所共有共享的,既属于祖居国,也属于侨居国,并不是孤立的记忆。

  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特别顾问朱福强:

  进入亚太地区名录机会极大

  南方日报:作为国际档案学界的权威,您对侨批档案有着怎样的印象?

  朱福强:我不是研究侨批的专家,但上世纪70年代我在加拿大留学时就接触到侨批,当地有不少广东移民,当时我就有一个判断,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它、重视它。

  南方日报:是基于什么样的理由让您有这样的结论?

  朱福强:侨批档案的价值不仅仅在档案本身,还有其背后的早期移民活动和金融、交通、邮政、中西文化交流等深厚内涵。别的国家也有移民,但是像广东移民这样的人口规模、迁徙地域之多样和面积之大,在世界上独具一格。 

  南方日报: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几率大吗?

  朱福强:以我个人十几年从事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工作的经验判断,侨批档案所具备的条件完全符合标准,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成功的机会极大。进一步讲,我认为侨批的意义实际上超越了亚太地区,具有全球意义。侨批档案应该在“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我对它申报2013年“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也很看好。

  记者 林旭娜 统筹:黄扬华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