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一个特殊的灭火装置在拉萨大昭寺开始试用,10月,该分布式文物古建筑高压喷雾灭火装置通过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验收,目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这套装置四川造。在火灾发生时,除了能与上一级装置联动,发出火情报警信号外,还配备了国内第一把专用于文物古建筑的灭火枪。这套装置还有什么特别?接下来,谜团将一一揭晓。
“虽然我们从事的是幕后工作,不会去前线灭火,但我们觉得无所谓,因为我们所做的事很有意义。”
——研发人员李伟团队故事>>>
消防装备的幕后“设计师”
李伟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从事消防产品设计已有20多年,大学学习的是机械自动化专业。对消防产品的好奇,使他毕业后跨到了这个专业,“刚来的时候,对这个领域很陌生,主要是靠自学,经常学到凌晨四五点。”
说起自己所在的研发团队,李伟哈哈一笑,“很有默契,很愉快。”他说,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0多岁,主要来自川大、电子科大,讨论方案时,大家思维碰撞,很快就有新东西出来。而一个新产品出来后,就像自己的孩子诞生一样,带给整个团队很大的喜悦。
李伟感觉,自己有越来越强的欲望,去解决掉危险。“虽然我们从事的是幕后工作,不会去前线灭火,但我们觉得无所谓,因为我们所做的事很有意义。”
【装置探秘】
灭火枪喷水雾雾粒大小都能调
分布式文物古建筑高压喷雾灭火装置长约2米、高约1.7米、厚约1米,是红色长方体。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不过里面却藏有玄机。
灭火装置联动高压软管有玄机
研发制造这套装置的四川威特龙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监李伟介绍,装置分三部分,控制系统、专门定制的高压软管和文物古建筑专用灭火枪。装置最下面是机组,里面有水泵,上面储存一部分灭火剂的容器是药剂箱,右边是控制系统。
高压软管很特别,如果不把灭火枪安装上去,就像普通自来水管一样,但安上灭火枪后平常人是拿不住的。而且,这个软管更细、更轻便、耐压程度高,如果在文物古建筑内发生火情,灭火人员只要启动它,就会发出报警信号,消防值班室、应急控制中心都会收到相应信号。
这套装置还会联动上一级泵组,由上一级泵组自动供给药剂,提高灭火效率。
国内首把“神枪”可喷水雾达20米
整套灭火装置最大的亮点要数文物古建筑专用灭火枪。这把枪重约2公斤,枪喷出去的不是水柱而是水雾,在高海拔地区喷射的距离可达20多米,在内地也能喷17—18米。
灭火枪起雾化作用的主要是枪头,视起火建筑距离远近,枪头打出去的雾粒大小是可以调整的。下一步还将把枪柄设置成自动控制手柄,枪柄旁边可接软管,后面有一个阀,接上水管后,用控制阀来控制水雾雾粒的大小。
此外,枪体外还可以安装红外线测距仪。鉴于很多文物古建筑是亭台、楼阁、寺庙,一旦起火后烟雾很大,枪体还设计成可安装军用手电进行照明。“现在这把枪还没有进行批量生产,大昭寺在试用这套系统,紧接着可能会在布达拉宫内试用。”
【研发探秘】
带着木垛去西藏做实验
所有的灭火剂里水是最好的,但文物古建筑又是最怕水的。所以这套装置最大的一个要求就是:用水量一定要小。
设计初衷:灭火的同时保护古建筑
李伟和他的研发团队遇到了挑战。用水量小对于灭火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就需要添加提高水灭火效率的灭火剂,但是灭火剂往往对建筑、对文物会有次生损害,比如影响文物的色泽等。火烧起来后,扑救人员最多能靠近在10米之内,但在这种施救状态下,水又不能太大,这也是一个矛盾。
经过反复思考,研发团队终于想到,既要用水量小又要喷得很远,那就只能把水进行雾化。但是雾化之后,水的动能减小,无法输送到那么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想到研发这套分布式文物古建筑高压喷雾灭火装置。
研发过程:实验几十次花费上百万
做灭火枪是团队10余人一起想出来的。他们经过几十次实验,将国外的相关装置对比研究,带着木垛到西藏自治区等地反复测试。“做一次实验至少花费2万元。”李伟说,几十次实验花了上百万元。实验前要设计一个火灾模型,包括火灾预燃时间长短、能够表明怎样一个状态等。每次在一个灭火状态下,在不同的条件下,通过灭火实验对灭火枪的性能进行对比,测灭火的时间,灭火剂的用量等。
李伟说,这样专用于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灭火枪在国内是第一把。
记者胡科摄影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