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小魔术“变”出大产业:农民魔术咋样走得更远

2011年12月21日 19:10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2月20日,来自宝丰的选手正在表演魔术《炫花牌舞》。⑤2本报记者

  王 铮 摄

  □本报记者 王晓欣

  马禄祯

  12月20日,宝丰新世纪广场,来自国内的上千名魔术师,带着他们的绝活参加了魔术服装道具展销和民间魔术文化活动展演。

  参加展演的宝丰魔术师大都来自赵庄乡。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却又是魔术师,可谓“一手握锄柄,一手挥魔棒”。

  跟随着魔术师的“魔棒”,记者走访了赵庄乡。这个小小的魔术之乡正在将魔术文化产业做强做大。

  正在“发酵”的魔术之乡

  进入赵庄乡周营村,村口整齐的“艺人新居”格外引人注目。 “那是政府专门给村里的优秀魔术师盖的。”赵庄乡文化站站长黄振华说。

  几句民谣真实地概括了村民的生活状况:“住楼房,装电话,精致手机腰间挎。走亲串友坐轿车,联系业务现代化……”

  赵庄乡农民艺人的演出收入已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七成以上。有几个数字说明了乡里农民艺人外出演出创收情况:2002年,赵庄乡一个邮政所收到外出表演团体的汇款为3800万元。2011年,这里每天收到汇款30多万元,最多一天达100多万元。从艺人员也从起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今天的1.2万人,占全乡人数的1/3。

  “从规模说,全国找不出第二个像赵庄这样的魔术之乡。”中国杂协副主席戴武琦说。

  魔术衍生出来的文化产业

  有了演出团体,外出表演挣了钱,可是很多农民魔术师并不满足于此。

  以刘顺为代表的农民魔术师开设了魔术培训中心、自己设计制作魔术道具,畅销国内。

  宝丰县委宣传部部长马丽说,现在的民间团体出去表演节目不再局限于魔术,曲艺歌舞、气功武术等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有人还走出国门演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民间文化产业。赵庄乡目前已有11个曲剧团、18个秧歌队、6个音乐社、22个街舞表演团队。

  马丽介绍,近年来,宝丰民间演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服装、道具、音响、大篷、运输和广告设计等1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创造产值1000多万元。 “在宝丰,由魔术衍生出来的魔术产业正越做越大。”马丽说。

  农民魔术咋样走得更远

  虽然宝丰的农民魔术师数量众多,魔术团体、魔术产业也在迅速发展,但是有影响力的魔术团体不多。

  省魔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赵阳说,宝丰魔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从业人数多,但缺乏优秀人才;魔术道具生产人员多,但产品档次较低。

  宝丰的农民魔术表演多为“草台班子”,上不了大场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宝丰魔术的发展。在赵庄乡周营村,政府建了“魔术道具一条街”,但是,整条街上空空荡荡,魔术商品交易市场并未形成。

  省杂技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说,宝丰魔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出资办节会,着力培养年轻魔术师,都说明政府正在引导魔术产业的良性发展。”赵阳说。他认为,现在宝丰魔术快速发展亟须一个研发机构和长远规划,政府部门可以聘请专家“把脉”宝丰魔术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规划。

  丁德龙是宝丰政府重点培养的魔术师。他认为,宝丰魔术要大发展,还需要专业的营销团队。只有沿着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往前走,魔术才能走得更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