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荻秋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首都影视产业联盟秘书长李伟透露,明年将启动成立联盟的专家评审机构,该机构将负责第一时间审核剧本,存在跟风、无内涵、对青少年有不好影响等问题的“烂剧本”将不允许投拍影视剧。(《京华时报》12月21日)
谍战、后宫此起彼伏,皇上、太监充斥荧屏,诸如此类的现象不仅令观众啧有烦言,也对当今社会文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引导一种百花齐放、健康良性的影视文化氛围,确属当务之急。
不过,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影视作品的创意、制作与传播自然应按照产业运作模式来进行,最终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和鉴别。烂剧泛滥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它其实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某种市场需求。观众是用遥控器投票的,如果这样的影视剧完全没有市场,不待有关部门打压,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当然,对如此类“烂剧”,政府管理部门自然责无旁贷,应该有所作为,但如何作为则必须深思。笔者认为,政府管理部门应立足于引导和调控,通过政策导向、经费投入导向、播放机制导向等方式来干预,而不能一竿子插到底,通过专家评审从源头上进行直接裁判。
专家评审看起来是带有学术性质的管理机制,不过由于专家委员会隶属于影视管理部门,因此它实际上代表了政府管理部门的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过去,影视剧只有在播出前需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审核,专家评审制度的建立相当于将这一审核程序前移,直接在影视文化产业的前端筑起了一道闸坝,凡是不能通过专家评审的剧本都将在第一时间被毙掉。
那什么样的剧本是“烂剧本”?谁有权力来定义“烂剧本”?“烂剧本”的概念有没有边界?政府管理部门会不会将不入自己法眼的剧本都定性为“烂剧本”?管理部门会不会借“烂剧本”之名任意封杀有独立思考的剧本?
可以说,此种制度一旦实行,专家委员会或许会审掉一些实实在在的“烂剧本”,但也可能会将更多有个性、有思考、有棱角的另类影视剧作品和脏水一起泼掉。如此一来,不仅影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被颠覆,而且影视文化的多样化生态环境也将会被彻底破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