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电影市场口碑变口水 贾樟柯欲出资建影评平台

2011年12月27日 15:1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 施晨露

  近一年,电影上映前的评论词“交口称赞”成为流行词,从贺岁档到国庆档,“交口”老师几乎把所有大片都赞了一遍,让观众找不着北。也有大片在还未上映之时吃到 “闷棍”的,如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就在上映前夕收获知名学者鞭笞雄文,对影片的价值观和艺术表现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指摘,虽然文章洋洋洒洒,但该学者坦承撰文时的确尚未看过影片。

  无论是 “交口称赞”还是教授“棒杀”,都折射出电影圈评价系统混乱的现状:论及“口碑”的评论,往往演化为“口水”战。对此,导演贾樟柯提出欲投资百万,资助电影评论。掏钱“养影评人”的类似做法,能否让电影评论回归公正理性?

  从宣传材料出发就能评论?

  针对《金陵十三钗》的各方评论,关注度最高的恐怕就是影片尚未上映之际,一位大学教授撰写的《十三钗的情色爱国主义》一文,归纳了“情色+暴力+民族苦难题材+爱国主义”的张艺谋“公式”,发表后引发强烈关注。评论虽然文笔犀利,但因对影片剧情的描述与电影实际相去甚远,让人质疑教授撰写评论时并未看片。对此,该教授回应,“事先在媒体上大肆宣传的梗概、床戏及剧照,难道不是制片方自己提供的吗?我只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已,若我的转述跟影片不符,其根源就在片方自己”。

  教授认为,从“宣传材料”出发的评论没错。网友调侃,该文章应该改名为《“十三钗”宣传材料的情色爱国主义》。也有学者认为,影评不能罔顾文本事实,不然则有为批判而批判的嫌疑。

  导演出资能终结“交口”?

  “批评”夺人眼球,让观众更无奈的还有“称赞”。几乎每部大片上映前都能收获“影评人的交口称赞”,把影片吹上天。专业影评本应为观众择片提供参考,时下却让观众“雾里看花”,“交口”遍地走,“水军”漫天飞,到底该信谁的?

  “红包”影评的信任危机促发导演贾樟柯提出将和几位朋友投资100万元,用以资助电影评论。贾樟柯表示,通过资助建立送影评人参加国际电影节、每周线下讨论当周首映国产影片的评论机制,避免评论者与片方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贾樟柯强调,资助电影评论不求回报,他只是搭台,唱戏的还是影评人。模式类似“科学松鼠会”,追求专业精神,甚至还带几分公益色彩,向公众推荐真正有价值的电影。不过,贾樟柯作为电影导演资助建立影评机制,本身似乎就有“利益关系”,这也让一些观众心存疑虑,导演出资真能终结“交口”?

  民间智慧对抗“砖家”评论

  电影市场“口碑”变“口水”,让观众不敢轻信所谓影评人,而更倾向于信任人际间的口碑传播。有业内人士分析,小成本影片《失恋33天》的成功就得益于这种“人际口碑”的胜利。在影评人权威失信的情况下,观众并非不需要影评指点,相反,观众对于“口碑”的需求更迫切,民间的“交口”更容易让观众蜂拥而上。

  有影迷认为,要让“交口称赞”们闭嘴,最理想的方法是不理它;在不理会的同时,通过影迷之间的交流,用民间智慧对抗所谓“砖家”的评论。也有人担心,电影宣传方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社交新媒体舆论导向的重要性,这让“民间智慧”也面临被引导甚或被“收买”的危机。专家指出,把“口碑”当作电影的宣传工具是市场的一种短视行为,长此以往,当所有阵地都“失守”,观众很可能避之不及——“信”不了还躲不起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