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2011年12月29日 18:02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华社图

  群众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提升其建设水平,对于疏导社会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引领社会风尚、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建设对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教育作用。群众文化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娱乐大众、传承文明、引领风尚。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具有大众化和基层化的特点,它往往是一个地区或民族风土人情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承载了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群众文化,是体现国家文明和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如果某个地区具有鲜明的文化形象,那么这个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必然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既具有地域性,也具有时代性。大量为群众所喜爱的文化元素会沉淀在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之中,广大人民群众会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熏陶和教益。

  群众文化工作对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借鉴作用。群众文化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群众工作,两者在工作原则上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应充分借鉴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法与途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调动各类群众文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群众文化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流动性和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度增高,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而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在工作和生产之余,自觉自愿自发参与的自娱自乐活动,则为人们轻松愉快的感情互动提供了氛围和条件,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精神文化平台。群众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否拥有丰富多彩、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当地群众幸福指数高低的重要指标。社会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文化产业的振兴,文化产业的振兴需要文化市场的繁荣,而文化市场的繁荣最终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鉴赏力和文化消费力的提高。群众性文化活动越繁荣、越普及的地区,其发展文化产业的市场潜力越大、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群众参与度越高。

  紧扣社会管理创新根本目的增强群众文化建设功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群众文化建设必须要紧扣这一根本目的,加大创新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特殊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切实提高百姓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与社会和谐度,不断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群众基础。

  坚持内容创新,切实提高群众文化在贴近群众生活、陶冶社会情操方面的牵引力。新时代的群众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大力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弘扬主旋律,倡导新文明,坚决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挖掘创作素材,在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创作营养,写百姓故事、抒百姓情怀,用饱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自娱、娱人、自育、育人,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智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振奋,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坚持形式创新,切实提高群众文化在吸引群众参与、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亲和力。大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创新,是有效发挥群众文化社会功能的必然选择。要深入挖掘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积极利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用科技手段强化群众文化产品的艺术表现,用高新科技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通过时代的、新颖的、进步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活动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促进人们和谐共处。

  坚持管理创新,切实提高群众文化在满足群众需求、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创造力。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领域,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注重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扎根基层群众、热爱文化事业、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开拓精神的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始终保持群众文化建设的旺盛活力。

  顺应社会管理创新大趋势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群众文化建设必须要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统筹兼顾的辩证思维,切实提升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一是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弘扬主旋律,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提倡多样化,必须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文化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活力所在。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两者相辅相成,都统一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

  二是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关系。从总体上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体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二是属于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正确区分这两种文化需求并处理好二者关系,有助于明确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保障。对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主要靠市场来满足。无论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繁荣是目的,管理是保障。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推进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快构建和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门类齐全的群众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同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为各类文化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执笔:周世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