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突然就闪现出《断点》这首歌,把这个歌名作为片名很贴切!梦想只是暂时遇到了断点,绝不是终点。”
——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一(4)班学生肖忆思
[电影故事]
影片《断点》讲述了一个由五名学生组成的乐队因学校、家庭等原因,乐队成员相继离开,乐队最终解散的故事。鼓手陈宸在队友们纷纷离开之时,选择了坚守。其中的一个镜头,几本教学参考书像多米诺骨牌般倒下,死死地压在了乐队成员合影的照片上,折射出现在的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之下,不得不放弃梦想。
记者帅泉
十几名高中生,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和11元的成本,创作出时长约9分钟的微电影《断点》。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多数学生因现实压力不得不放弃梦想的故事。那么是什么让这些拍电影的孩子坚持了自己的梦想?记者走近他们,希望得到答案。
创作 题材源于现实校园
《断点》的创作者是株洲市第二中学的十几名学生,从前期的编写剧本,到后期的视频剪辑,均由学生完成。该片编剧、学生钱嘉欣接受记者采访,谈到创作灵感时说,学校里就有一支乐队,但由于学生成员家长的不支持,乐队的生存举步维艰。“我经常问乐队成员的情况,他们其中的一个说,成绩下来了,家里都反对。”
影片中很多主创人员还只是高一的新生。高一(4)班学生肖忆思担纲影片的拍摄,“摄像机”就是一部带拍摄功能的单反相机。该片导演、学生易劼敏笑着为记者指出了成片中的一处穿帮镜头,“(影片主人公)陈宸手机响了,他是倒着拿手机接的电话。”
影片在12月中旬初步完成。一天晚自习时,肖忆思与同桌的社团成员讨论片名:“脑子里突然就闪现出《断点》这首歌,把这个歌名作为片名很贴切!”她认为影片想展示的主题就是:梦想只是暂时遇到了断点,绝不是终点。
展示 小成本收获大回报
12月21日,株洲市第二中学一间阶梯教室里,《断点》举行了首映式,包括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等多达200人到场观影。并且,影片还收到一家房产公司与一名中年人士的赞助。肖忆思介绍,收到了3200元的赞助费,但影片创作的成本仅11元,分别是买绷带作为道具花了5元,洗照片花了6元,“算是小成本,大回报吧。”
学校家庭 支持与担忧并存
该校主管社团工作的教师郭志红告诉记者,每周四的第八节课就是社团活动课,“学校这时会将同一个社团的学生聚在一起,进行交流互动。”影片的主创都是学校微电影社团的。
易劼敏告诉记者,“信息技术科目的陈鸥辉老师还专门指导我们做视频剪辑。”尽管如此,陈鸥辉老师表示,不希望学生们过多地从事社团活动,“毕竟学习才是第一位的。”
肖忆思的母亲李新华,特意为女儿买了单反相机支持女儿。她表示,对于女儿的兴趣,应该予以保护,“但我一看到她整晚在电脑前整理视频资料,就忍不住提醒她要注意身体,注意学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