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粤东第一座“楼上祠堂”见证族人移风易俗

2011年12月30日 11: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汕头12月30日电 题:粤东第一座“楼上祠堂”见证族人移风易俗

  作者 李怡青 陈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祠堂是一个家族“崇宗祀祖”的场所。祠堂代表着一个姓氏的精神象征,潮汕地区人口密集,多聚族而居,因此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不论规模大小,均建有祖祠、宗庙。潮汕人历来重视祠堂建筑,30日,记者看到一座与众不同的祠堂,这座位于汕头市东墩街道的祠堂是粤东第一座“楼上祠堂”。

  据黄氏宗亲理事会成员黄尔涛介绍,几年前,由于建设汕头市金凤路桥的需要,黄氏老祖祠被列为拆迁范围,黄氏族人为公共利益作出了让步。后来他们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移风易俗,打破以往老式祠堂只能建一层的观念,在祖祠原址上建起了一座“楼上祠堂”,并于近日落成。

  黄氏在潮汕地区列第3位大姓,占潮汕人口6.6%,约100万人左右。在“楼上祠堂”黄氏江夏楼的落成仪式上,来自俄罗斯、台湾、香港以及汕头市20多个宗亲会的近千名黄氏族人齐聚一堂。

  在潮汕地区传统观念中,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宗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祠堂的宽大、堂皇是宗族富裕显赫的标志。据介绍,原来的黄氏祖祠占地2亩,在原址上新建的黄氏江夏楼占地6分2厘地,楼高4层,最高一层就是黄氏祠堂,因此成为粤东地区第一座建在楼上的祠堂。

  东墩黄氏族长黄本涛告诉记者,几年前当黄氏老祖祠被列入拆迁范围时,黄氏族人心情一度比较矛盾,后来经过与当地政府的协商,他们服从了政府的拆迁安排。由于无法再建老式祠堂,黄氏族人创新观念、因地制宜,在原址上建起了潮汕地区独一无二的“楼上祠堂”。黄本涛说,这样做是为了支持城市建设,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市政建设带来的便利。

  潮人建祠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潮汕已有纪念韩愈的祠堂出现。明中叶以后,朝廷准许平民修建祠堂,民间建祠之风便兴盛起来,出现“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的现象。潮汕人建设祠堂是一种“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东墩黄氏族人移风易俗的行为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分享按钮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