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浙江文化体制改革前行缩影:一张翻四倍的工资单

2012年01月05日 15: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1月5日电 (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杜佳馨)12月30日,杭州市西湖边的浙江音乐厅,几缕阳光穿过树荫,洒下了一片温暖。一边悠闲地煮水泡茶,一边筹划着赴海外的演出,国家一级演员、浙江歌舞剧院副院长严圣民一提起当下如火如荼的文化体制改革,握着茶壶的手不自禁颤抖了一下。

  浙江歌舞剧院作为浙江省内最大的国有剧院,率先挂牌转制,随后实施了收入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将全院员工推向市场,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创作、演出、营销等步入良性循环。

  “我们一个民乐团首席原本的月收入才2000元,改制后可以拿到8000元,收入足足翻了四倍!”严圣民随机抽取了一张工资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是收入和职称挂钩,熬得是资历,到最高职称起码要二十年。年轻的演员能力再强,收入也上不去。改制之后,完全打破了职称和聘任之间的关系,每年一考,每年一聘,按需设岗,以岗定酬,竞争上岗。根据演员在业内的知名度和地位,以及全国比赛的名次等,综合进行打分。有能力的年轻演员,待遇自然就上去了。

  对于演员来说,改制意味着多劳多得,意味着收入的增加。对于浙江歌舞剧院而言,则是人事权的一次“大解放”。

  “没有改革之前,我们每进一个人都非常谨慎,一旦发现不适应也没有办法。很多看好的演员,因为编制不足,只能放弃掉。如今转制成企业,这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严圣民认为,改革打破了约束文化发展的机制,释放了文化产业的生产力,让文艺院团尽快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欣赏水平。

  浙江歌舞剧院2010年获得了政府提供的相对优惠的改制政策和注册资本金。改制后,无论是实力还是效益都得到明显提升。2010年,浙江歌舞剧院共演出304场,营业收入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6%。

  如今,除了浙江歌舞剧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浙江话剧团等2家省属剧团,杭州滑稽剧团等多家地方文艺院团也先后完成转企。在演出经营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涌现出话剧《谁主沉浮》、舞剧《李叔同》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

  表面的转企改制只是手段,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这也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浙江省文化厅人事处副处长杜毓英告诉记者,浙江文艺院团的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推进实施,现已基本完成。

  浙江歌舞剧院的改革,只是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早在2003年,浙江省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综合试点省,并通过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该省文化体制改革。目前,除了文艺院团改革,浙江省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出版发行单位转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广电新闻出版系统的管办分离、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走在了全国前列。

  文化惠民近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

  如今,市民们在社区门口就能很方便地借书还书,也可以随时去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进行免费参观,社区里书画室、腰鼓队、合唱团齐全,即便在浙江的农村,也常能在家门口看戏和看电影。

  “自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浙江公共文化设施日渐完善。目前,浙江省范围内85%以上的农村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室。此外,浙江还组织开展了送文化、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让群众实实在在地受惠。”浙江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坚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浙江县级文化馆、县级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8%、90%、77%和80%,并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网络图书馆,建立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我们努力推动浙江省公共文化设施从‘网状布局’向‘网络体系’发展,继续坚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以中心镇、社区、村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确保在2012年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争取‘十二五’时期全面实现县有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有一站(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一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或文化活动室)的建设目标,形成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这样说道。

  文化产业活力四射:创意妙 科技新

  长期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1999年,浙江就在全国较早地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并于2000年颁布了《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

  “文化产业的活力来自于市场,动力来自于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根本。”赵洪祝说,目前,浙江省民营文化企业已达到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到23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50余万人,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和以民营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区块异军突起。

  “中国电影第一股”华谊兄弟、“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中国旅游文化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相继挂牌上市,国内文化产业的这几支“第一股”,均出自浙江文化企业。“十一五”以来,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6%左右。胡坚告诉记者:“截止2010年底,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1056亿元,占全省GDP比重3.8%,高出全国一个多百分点。”

  2011年是浙江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组建10周年。这一年,横店影视城共接待影视拍摄剧组150个,同比增长5%,且创下了年接待游客1090万人次的记录,成为浙江省首个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的旅游景区,在“中国旅游百强景区”排行榜中,荣居第四位。

  在横店影视城,随处可见影视拍摄的繁忙景象。据了解,2011年,共24部电影、126部电视剧和20个广告片在这里诞生,今年火爆一时的影视剧《宫》、《步步惊心》、《美人天下》、《倾世皇妃》等均在此拍摄,影视拍摄服务总收入1488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了60%。

  游客可以在影视城里的秦王宫感受2000年前咸阳宫的磅礴气势;可以在清明上河图体味北宋京城的社会风貌;可以在明清宫苑游览紫禁城宫殿、皇家园林、王府衙门、胡同民宅;也可以在广州街•香港街领略1840年至20世纪初的羊城旧貌和维多利亚城的异域风情……这些场景群皆按实景比例而造。

  目前,横店影视旗下有10余个影视拍摄基地和旅游景点,并打造了《梦幻太极》、《暴雨山洪》、《怒海争风》等一系列旅游演艺节目。据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旅游演出共达17251场次,其中《梦幻太极》、《暴雨山洪》平均每天都加演。 “横店影视城,我们争取在10年内建成中国的拉斯维加斯,变成一个以休闲为主的旅游目的地。”横店影视城影视旅游杂志社总编曾毓林对横店影视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横店影视城的成功,是浙江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模式的一个典型。

  现在,该省已确定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数字内容与动漫、文化会展、文体休闲娱乐、文化产品流通、文化产品制造等八大重点产业,正努力推动以创意为根本特征的文化产业“核心层”和以高科技为主要支撑的新型文化业态快速发展。(完)

分享按钮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