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触电”的隐忧
网络小说“触电”的隐忧
周慧虹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国内有1.94亿人阅读网络小说。在百度上每天被检索最多的词条,在过去3年内,90%被不同的小说占领。
良好的受众基础,使网络小说与市场需求几乎“零距离”,其开放性和新鲜感都是其他作品不具备的长项,因此搬上荧屏很快就能吸引观众收看;加之网络小说相对低廉的版权价格,这些都为其“触电”创造了条件。
2011年可谓是网络小说集中向银幕和屏幕大举进军的一年,《裸婚时代》、《步步惊心》、《失恋33天》、《来不及说我爱你》等一批热播剧,皆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据盛大文学行业合作部的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1月到9月,盛大文学已经有近50部小说影视改编权被售出,其中已经或即将改编成影视剧的作品有30部。尽管很多人对于网络小说与影视剧的“联姻”抱有一种美好愿望,但就目前来看,以网络小说为基础改编而成的一些影视剧,不啻于捧给广大观众一碗“泡面”——看着闻着吃着色、香、味不错,可就是没有多少文化营养。观众看过后精神上放松一下而已,内心获益不多。如今的影视剧改编,技术层面的努力大于思想内涵的发掘。据业内人士介绍,一部网络小说如果改编难度小、戏剧化程度高才会被推荐;具体操作上,编剧会把描写心理、烘托氛围的语言全去掉,只保留主人公和情节主线。许多网络小说原本就难称经典,影视剧改编不下大力气进行“二次创作”,不本着精益求精、慎之又慎态度进行拍摄,自然只能是热在一时,甚至于杀青之日也就成了束之高阁之时。
前不久,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在北京电影学院对话中国电影人。在谈到好莱坞何以缺少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时,他认为,主要在于网络文学无法出精品。他同时指出,网络上的确存在很大的市场潜力,但如果要把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把故事从网络搬到更大的世界里,还要下很多工夫。而国内知名编剧邹静之则曾谈到,编剧的最高境界,不是故事情节多么曲折离奇,也不是人物形象多么栩栩如生,而在于戏里戏外有没有作者情怀、人生况味。国内外知名编剧的职业感悟,值得深思。
众所周知,我国是影视大国,然却称不上影视强国;我国网络文学发展如火如荼,但与传统文学相比,只有数量上的优势而无质量方面的资本。我们期望着网络小说能更深入地与影视携手,在相互扶持中相得益彰,而不是如现在这样,表面繁华背后,最终捧出的不过是一碗“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