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作家蒋子丹网络写小说 每天更新五六千字情绪高昂

2012年01月12日 18: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参与互动(0)

  再换个地方打一枪:蒋子丹同学网络历险记

  作家蒋子丹化名老猫如是说,上网写小说,临屏写作,现写现贴,很有心得

  栏目主持/采写:舒晋瑜

  蒋子丹,女,195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高中毕业后做过话剧演员、出版社校对员及文学编辑。1983年开始写作,1987年入湖南省作协当专业作家。1988年迁居海南岛,先后在《海南纪实》和《天涯》杂志当编辑。1995年以后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2005年9月调往广州市文联做专业作家。曾出版小说集《左手》、《桑烟为谁升起》、《黑颜色》,散文集《乡愁》、《一个人的时候》、《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以及长篇《长大不容易》、《边城凤凰》、《动物档案》、《一只蚂蚁领着我走》,部分著作被译为英法日文在境外出版。

  “听说在网上写小说最考验作者讲故事的能力,我就忽发奇想要去试一试,因为心里酝酿了多时的一部小说正好要讲故事。”蒋子丹告诉我,“又听说网上的读者看小说,很挑剔,很无情,尤其是对无名的菜鸟,三五天没有人问津,就把你给冷藏了,除非你有绝活。这似乎很具挑战性,于是更有了侥幸的心情。”

  她进了天涯社区舞文弄墨版一看,长篇小说连载有好几百部,人气高的热贴,点击量好几百万,跟贴不断刷新热闹得很。没人气的,好几个月不过两三千人来看,中间有一半是楼主自己的贴。

  “各位网位,你们好。

  楼主老猫如是说这厢有礼了。菜鸟上路请多关照。”

  借着这个发贴辞,蒋子丹化名为“老猫如是说”,在天涯社区“打招呼拜码头”,隐身网络。

  读书报:您的创作一直是走传统路线,在很多专业作家不屑于网络小说,或者认为网络小说与传统文学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为什么您转身投入到网络中去?

  蒋子丹:这跟我个人对写作的态度有关系。从我开始写作到现在,差不多有三十年时间了,因为总在编辑和作家这两个行当转换身份,专业作家的意识并不太强,而且在写作的方式方法上,我一直有“喜新厌旧”的倾向,曾有评论说我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次试水网络,不过是想再换个地方打一枪而已,事先并没有太多的设计和考虑,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刚开始上网颇有些游戏心理,后来自己愈写愈投入,跟踪阅读的网友也愈来愈多,才知道玩笑开大了。

  读书界总爱把所谓传统小说和网络小说分而论之,其实没有必要,也不太合理。以我自身的体验,这两种方式确有区别,但绝无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在这儿之所以用了“想象”这个词,是因为这两个圈子基本互不通气,好像也互不买账,很少有人在这个领域脚踩两只船,评论家们又不写小说,只能凭想象来做出区别。记得当时网友就在我的“楼”里进行过讨论,有个叫“背多分嬷嬷”的网友出总结说:“前者(传统写作)重语言,后者(网络写作)重故事;前者重写作技巧,后者重阅读快感;前者生怕不深刻,后者就怕装深刻;前者要文以载道,后者只想娱乐精神;前者多在乎自己的感觉,后者更在乎读者的感觉……”

  当时我觉得背多分嬷嬷总结得挺全面,事后仔细一琢磨,又觉得不尽然。比如说“前者要文以载道,后者只想娱乐精神”这一条,有多少“传统小说”通篇嬉皮笑脸甚至诲淫诲盗,不惜以下流腔调娱乐读者?反之,网络上不是也出现过注重思想和艺术品位,并非以娱乐为第一要义的作品吗?可见“传统写作”与“网络写作”之间,差别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读书报:查您的贴子,可以看出您在写作过程中很在意网友评论。您开贴不久,有网友跟贴表示您的写作“真慢!更贴跟更年期似的”,类似这样的贴子,会影响到您的写作节奏吗?

  蒋子丹:当然会有影响。既然选择了网上互动的写作方式,重视网友的意见也是对人家的尊重。当然作为写手,你不能为了取悦网友,对所有建议不加分别地签单照收。在人物关系以及作品基调这些大的方面,还得有自己的主张。就节奏而言,我确实经历了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刚上网的时候似乎有一种放松的刻意,没几天网友们就开始嫌慢了,揪住这点判定老猫如是说(我的网名)绝非菜鸟,有可能是一个传统写作老手。我很怕被网友揪住猫尾巴揭了马甲,更怕网友们弃之而去,于是加快了故事推进的节奏。事后证明,作为一部人物众多、情节相对曲折的小说,加快节奏是很必要的,不然很难保证它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读书报:写完之后,您觉得达到自己的目标了吗?编辑杨柳说《囚界无边》(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传统作家对网络写作的成功试验。您自己认为呢?

  蒋子丹:关于目标,我只能老实地说,因为事前并没有太明确的目标,写完之后自然没法作出自我评估。杨柳比较喜欢这部小说,她给出的这个评价也许是出于偏爱。是否成功还得看更多读者怎么说。

  读书报:2005年,作家蒋巍闯入网络,也曾当了一回票友,化名“黑桃”写出《今夜艳如玫瑰》。听说您这次网络写作,大部分篇章是每天现写现贴,但是更多的传统作家,只是将作品挂在网上,很少有这样真枪实干的。经历这次网络写作,您有何感受?

  蒋子丹:说来惭愧,上网开贴之前,我对网络小说的状况知之甚少。记得当时有网友说我文笔堪比孔二狗,我心知是得到了一个不得了的夸奖,却不知孔二狗何方神圣。后来上网搜索,方知此人创造了中国网络小说2700万次的点击量之最,其成名作《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出版后印了六十多万册,在网络文学界大名鼎鼎。后来他只要有新作品,每天的点击量动辄就是十几万次。跟这样的网络小说专业户比,我充其量算个票友,小小秀了一把而已。

  讲起这次网络秀的感受,到很是愉快。临屏写作(即现写现贴)是一种开放式的写作,读者反馈立等可取,而作者必得让读者有兴趣跟踪,这种互动关系一旦形成,会对写手形成直接的影响。有一段时间,大约两个来月吧,我每天以五六千字的速度更新贴子,创作情绪之高昂令本人始料未及。哪天更新得晚了点,网友们上来下去催个不停,你心里会很感动,想停都不好意思,怕对不起这些忠实的读者。因为是连载,得尽量在每天的贴子末尾留些悬念。这些悬念什么时候解,先解哪个后解哪个,成了必须考量的技术问题。边写边贴,看起来是想到哪段写哪段,似乎更自由,而在另一个意义上又成了最大的限制。贴子贴上去就动不了了,作者不能像闭门造车时那样,随时调换顺序,反复把玩再来出手。这实际上左右了你的故事结构,甚至在最后整理的时候,都无法再重新洗牌。这次的写作经历,再一次告诉我,所有的自由都是有限制的自由,而艺术永远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读书报:您过去的很多小说,如《黑颜色》、《左手》,都具有现代派特征,充满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这次您在风格上有怎样的转变?网络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即使有些改编成影视剧,比如《失恋33天》,网络语言仍然是最大的特色之一。您在《囚界无边》的写作中,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蒋子丹:看过这部小说的朋友们都说它一点不像我写的小说。可能因为我以前的小说没有这么写实,也很少有曲折的故事。此外语感的变化可能也不小。口语化的写作是我一直想做但没有做到的事,没想到这次借助网络的平台自然而然做到了。网上写作会让人觉得时时有一些读者隐身在自己周围,听你讲故事,随时可能与你交谈。这个语境要求你不能自说自话,不能用文绉绉的书卷语,更不能是絮絮叨叨的梦呓,非得生动形象不可。以我的体会,网络写作和书面写作的不同之处之一,就是语言的口语化。我不知道您所说的网络语言,是不是指网络上很流行,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太使用的那些网友专用词汇?要是指这一类,我的小说中可能用得并不多,因为我并不太熟悉它们。

  读书报:说到这里,应该向读者介绍一下《囚界无边》了,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从警察与犯人这个角度切入?这个领域对您而言肯定是陌生的,您是怎么把握细节的?

  蒋子丹:这是一个我必须面对的问题。曾有不少网友追着问老猫是不是坐过牢,还有的说自己是看守,是狱医,要拿着放大镜来挑硬伤。当时我也没觉得有多怯场,因为我觉得小说虽说写的是看守所,但里边的人物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还是自然人和社会人,只不过由于所处环境的规定,其行动受到了常人没有的限制,我要做的是写出这些人在行动受限的情境下,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警察和囚犯都是人,我立足于写“人”,应该错不到哪里去,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有个叫老猫你好的网友,自称是坐过十几年牢的人,一直跟着看跟着贴。一开头他就问我,你写看守所是不是进去过,我说没有,写作只凭着二手材料加想象。他很希望我能写好,一心想帮我,给我发过不少参考资料,从建筑格局到法律条款,以及亲见亲闻的个案,并在几个关键细节上给我提供了特殊的咨询。写到后半部的时候,他感叹说,故事和人物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这个亲历者的经验和想象,他不能再给我提供什么帮助了。他的这个说法,被我看作是很高的评价,至少对我的想象能力和演绎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应该相信他不是虚美,一个素昧平生相互间没有任何利益瓜葛的网友,无须碍于情面来浮夸一番。

  读书报:现在对于网络文学的写作褒贬不一。亲自试水之后,您对于网络文学有新的认识和评价吗?还会继续网络写作吗?

  蒋子丹:我以为对于作品的褒贬,应该着眼于它写得怎么样,跟它是不是“网络”出身没什么关系。《囚界无边》发表的时候,我在创作谈里曾经说,这次的网络江湖行走于我是空前绝后的,现在我打算收回这句话。说不定哪天老猫心血来潮,又想到网上去折腾呢?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