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专家呼吁找回城市建筑中国味 跟风导致大量雷同

2012年01月13日 10:5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王  炜

  在中国建筑学会日前举办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座谈会上,专家学者指出,在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今天,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舍弃了地域特色,忽视了建筑文化,使得城市建筑大量雷同、粗糙仿制、文化缺失,出现“千城一面,万栋同根”的现象。发展和繁荣建筑文化,找回城市建筑的“中国味”,是建筑界未来发展的重任。

  跟风,与西化越来越近

  “很多国内的建筑师如今总是盯着外国大师,城市设计趋同,东施效颦,到处山寨。”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表示,“过去刮‘欧陆风’,如今刮‘迪拜风’。”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叶如棠则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四远四近”:与自然越来越远,与官场越来越近;与生活越来越远,与逐利越来越近;与文化越来越远,与浮华越来越近;与传统越来越远,与西化越来越近。

  中国建筑文化在历史上十分辉煌。中国建筑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相对于另外两大体系,中国建筑体系历史更加悠久,体系更加完整,并且更加注重自然和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也曾涌现一大批融合本土和现代特色的新建筑。

  为什么当前城市建筑如此缺乏个性?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认为,直接的原因是城市规划存在问题。首先是“寻风”,建筑师不再寻根,而是盯着国外的大师;其次是“跟风”,有时就出现东施效颦的效果;第三是“刮风”,各地流行一个模式。原创建筑文化的缺失,也导致了一味模仿。

  深层次来看,则是在快速城镇化阶段,人们在城市建筑上片面追求利益,导致文化缺失。为了追求GDP,许多地方仓促上马的建筑工程,被过多地染上了官方色彩,建筑师们在经济利益和行政压力下往往不得不“委屈”艺术。有的地方甚至把专家评审当儿戏,就是走走过场,最终还是由当地领导拍板。“事实上,建筑物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商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它都要矗立在公共空间里供大家评判。”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说。

  自信,应更尊重本土建筑师

  如今,中国城市似乎成了外国建筑设计师大展拳脚、尝试新理念的试验场。北京建设设计院总建筑师马国馨说,很多建筑设计请的都是外国建筑师,这就称不上文化自觉,也表现出本土建筑设计师缺乏文化自信。在国际交流中,中国建筑师不应只当“二传手”和“配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专家介绍了一个略显极端的例子,某城市针对一个重要的公共建筑设计组织国际招标,所有的设计方案抹去设计者姓名,让评委们投票,结果一位本土设计师的作品胜出,当地领导因此恼羞成怒,竟当场宣布此次投票无效。叶如棠认为,政府和业主应该更加尊重中国建筑师的创作。

  据了解,一些国家的建筑设计师到中国做建筑设计时,其所在国常常会提供相关的费用,将此举视作“文化输出”,甚至有的国家的大使馆还会组织推介会,推介该国设计师的作品。

  政策扶持的同时,本土设计师也应该改变只懂设计、不懂美学的尴尬状况。“本土设计师应当提高全面修养,不能光会用计算机,要为原创作品倾注心血。” 张锦秋认为,“应注重地域建筑现代化和现代建筑地域化,建筑创新不能是肤浅作秀。”

  创新,需有厚重历史文化感

  对于如何推动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繁荣,专家认为,既需要建筑师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大胆探索和创新;同时,也需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政策与社会环境。

  宋春华说:“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建筑师的素养,特别是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和经典作品要有认知解读能力,能吸取它的精华。创新不能一味追求视觉刺激,不能单纯迎合业主,而是要造就有厚重文化历史感的‘新’。”

  另外,政府应着力营造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宽容创新过程中的失误和不足。中国电子工程院总建筑师王振军表示,中国建筑文化急需顶层设计,需要系统性和规范化地总结中国建筑改革开放30年来的创作实践,从而在实践上指导建筑师下一步的创作活动。

  为此,中国建筑学会发出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倡议书,倡议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筑文化道路;做好继承与发展、传统与时代的结合,研究和推进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城乡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积极营造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方针,反对建筑实践中过度装饰、追求形式、盲目攀比等浪费资源的倾向;促进中国建筑创作繁荣,打造建筑精品、提升建筑文化品位,凸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借鉴世界先进的建筑理念和科学技术,为我国城乡建设服务。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