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年头岁尾30部影片争相上映 呈现两极分化

2012年01月18日 14:37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年头岁尾30部影片争相上映

  贺岁片,谁能“笑着过年”

  年头岁尾,贺岁片成为人们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呼朋唤友同看贺岁片成为一道风景。2012年元旦前后,30部影片争相上映:《鸿门宴》11月底拉开序幕,随后,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和徐克的3D《龙门飞甲》在12月初摆起擂台,紧接着,徐静蕾的《亲密敌人》悄然杀入。与此同时,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尔冬升的《大魔术师》、叶伟信的《开心魔法》、黄真真的《倾城之泪》等影片也竞相亮相贺岁档。贺岁片已从单纯注重喜庆、温馨、轻快向多元化、多类型发展,从深层次上促进了影片质量的提高,并由此推动电影市场的多重整合。

  前世今生,贺岁片一路风雨兼程

  “还记得1997年看冯小刚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的情景,掐指算来,整整15年了!”在南京新街口国际影城,38岁的影迷陈明先生刚刚看完贺岁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谈起贺岁片,他如数家珍,“1997年《甲方乙方》,1998年《不见不散》,1999年《没完没了》,2000年《一声叹息》,2001年《大腕》,2002年《天下无双》,再到2007年《投名状》、《集结号》,2008年《凤凰》,2009年《梅兰芳》、《非诚勿扰》、《赤壁》、《叶问》,2010年《让子弹飞》、《十月围城》、《非诚勿扰2》,每年的贺岁片,我一部没漏过。”

  学者孙川告诉记者,1997年,电影市场还相当萧条,冯小刚的《甲方乙方》讲述四个业余电影人一起帮助他人实现梦想的故事,在观众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夺得3300万票房,后被称为内地第一部贺岁电影,从此开启内地贺岁片之门。

  内地贺岁片的起源,其实发端于领风气之先的香港电影。1995年,成龙主演的香港电影《红番区》以“贺岁片”名义来到内地并在春节期间上映。当时,香港贺岁片一片繁荣,而内地影院却门庭冷落,过年期间很多影院都关门休息,被称为“灰色春节档”。“《红番区》上映时,很多人都担心会遭到冷遇,没想到出奇地火,售票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龙,记得我当时排了半个小时队,才买到了2张票!”陈明回忆说。

  继《红番区》之后,成龙又带着《白金龙》《义胆厨星》来内地“贺岁”,“贺岁”蛋糕的诱惑开始让内地电影人跃跃欲试。冯小刚继《甲方乙方》后,一发而不可收,《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陆续面世,乃至于到今天形成了“冯氏贺岁喜剧”品牌。其他导演也纷纷效仿,《考试一家亲》、《春风得意梅龙镇》、《百万彩票》……贺岁片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从此,过年除了放鞭炮、看春晚,还有“贺岁片”。

  大片攻入,贺岁档期注入强心剂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心理,既然是贺岁片,基调自然应该是喜庆、温馨、轻快的,因而,最初几年的贺岁片,基本都是家庭伦理剧、喜剧,观众在轻松舒展的节奏中体验着熟悉的“年味”。

  2002年,这种“集体认同”在一夜之间被颠覆,因为,张艺谋的《英雄》横空出世了。“贺岁片的味道一下子变重了,刀光剑影,色彩斑斓,情节跌宕。”在南京上影国际影城,刚刚看完《金陵十三钗》的观众张华先生回忆说,“当时,很多人走出影院后都很不解,这哪里是贺岁片啊,一点都不喜庆!不过,后来贺岁大片越来越多,《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再到如今的《金陵十三钗》,观众已经完全接受贺岁片就是贺岁档大片这个概念。”

  南京新街口影城营销经理黄倩介绍说,今年的贺岁档,《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可谓“霸主”,都达到了上百万票房,尤其是《金陵十三钗》,还吸引了很多中老年观众,有的甚至是一家老小同时前来观影。要不是放在贺岁档,很难达到这样的观影效果。

  针对贺岁大片这几年的变迁,有专家指出,《英雄》改写了内地贺岁电影的发展轨迹,即开始了一种“只讲市场,不讲人文,不讲思想”的“愚乐路线”。 “有一个时期,贺岁大片‘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只有砸钱的快感,却没有艺术的诚意。”影评人陈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直到《集结号》、《投名状》、《十月围城》再到如今的《金陵十三钗》等影片,贺岁电影才真正走向成熟,在华丽的外表下,开始有了丰富的内心!”

  大片进入贺岁档究竟意味着什么?陈杰说,大片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电影市场化所能达到的高度,可以为贺岁档注入强心剂,并丰富贺岁档的文化内涵。真正优秀的大片,一定能在贺岁档叱咤风云!

  扎堆上映,贺岁片呈两极分化

  从1999年开始,贺岁档电影进入了扎堆上演阶段。票房好,谁都想分一杯羹。“那一年,《幸福时光》、《防守反击》、《大惊小怪》、《考试一家亲》、《美丽的家》5部贺岁影片同时在一家影城上映。”高校教师祝启军是一个资深“影迷”,他说,“贺岁片扎堆,让我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不过,我同时也感觉到,贺岁片出现了良莠掺杂的现象。”

  那一年挤进贺岁档的那几部影片,内容粗糙肤浅,充斥着伪喜剧的庸俗审美观,招致观众和媒体一片骂声,结果5部贺岁片票房加起来也不敌冯小刚的《没完没了》!

  紧接着,大片蜂拥而至,好莱坞电影也强势加入,电影市场陷入两极分化:前十一个月营养不良,后一个月贺岁档明显消化不良。那么,挤进了贺岁档,就真的意味着成功吗?

  黄倩介绍说,一般每年的10月、11月,上映的都是一些普通影片,这是为给贺岁档“蓄势”。贺岁档基本在元旦、春节前后,上映的影片呈两极分化态势,要么是非常优秀的电影,指望着在这样一个黄金档挣个盆满钵满,要么是非常差的电影,想搭顺风车碰运气。

  近几年来,贺岁档影片越来越多,从最初每年一两部,发展到现在的30部左右。《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几乎是“吃撑”了,到今年1月初,贺岁档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八星抱喜》、《新天生一对》、《高海拔之恋》等电影上映,市场人士分析,这些电影都是平淡之作,很难掀起贺岁档的另一个高潮。

  贺岁档扎堆上映意味着什么?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导演徐化雨认为,目前电影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大家纷纷挤进这样一个黄金档期,本无可厚非。对贺岁档来说,虽然传统文化中强调“喜庆”、“欢乐”、“轻松”,但也不必拘泥于此,贺岁档长达两三个月,什么类型的电影都可以进来,即便是悲伤、痛苦也无妨,因为,从美学意义来说,各种情感体验都可以成为贺岁内容,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观众们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谁能笑着过年,就要看贺岁电影本身的水平了。

  本报记者 贾梦雨

【编辑:蒲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