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洪洋:“限期整改”棒喝少林品牌透支
练洪洋:“限期整改”棒喝少林品牌透支
社评
少林景区被要求“限期整改”,对登封市乃至全国许多地方都是一个警醒,过度消费辖区内的自然、人文资源,实际是一种隐性的伤害行为。
日前,少林景区的游览环境、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秩序、管理服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评分较低,距离5A级旅游景区标准差别较大,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要求“限期整改”。
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责令“限期整改”的事件极为罕见,少林景区“有幸”入围,被黄牌警告,是对少林景区过度消费少林品牌、陷入唯利是图泥潭的一次棒喝。近年来,少林景区屡陷舆论“风暴眼”,三皇寨禅院毁树建房、十方禅院收钱算命、港中旅入主嵩山景区、世界小姐在少林景区大秀身材……连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也感叹,寺院周围确实存在脏乱差、强买强卖等问题。
不客气地说,少林景区出现诸多令人不满的问题绝非偶然。自从所在地政府围绕少林寺划出了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嵩山少林景区”,把少林寺也纳入到景区管委会辖区,并引入外资之后,少林寺与少林景区、寺院与当地政府、内资与外资之间,便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各方的利益诉求,既有交集,亦有分歧,有分歧就有摩擦。譬如对于少林景区的上市打算,少林寺一方就颇感不快。
作为当地政府,更看中的是少林寺这块“金字招牌”,演一出“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登封市领导就曾经描绘出一幅这样的图景:“通过实施少林功夫复兴工程,全力建设以武术演艺、功夫动漫等产业为支撑的禅武文化产业园区,实施好国际汉语推广少林武术基地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真正将登封打造成世界功夫之都。”寥寥数语,几度提及“产业”,当“有些政府部门、个别领导干部跟佛教界争利益”(释永信语),种种商业化、过度消费少林寺品牌的行为,便大行其道,到最后少林寺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此类现象不唯少林寺。日前有媒体曝光昆明某寺庙被以每年720万元的价格对外承包,寺中“出家人”多为只顾圈钱的“冒牌货”,说明国内名刹古寺沦为地方政府甚至某些人的吸金机器已非个案。在地方政府产业化战略的挤压下,寺院、堂观成为熙熙攘攘的商业场所,是对信仰文化、传统文化无情的侵蚀,这种过程是隐蔽的也是深层的。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曾批评,“有不少僧人信仰淡化、戒律松弛、道风不正、金钱至上”。
寺庙堂观等是文化传承、精神寄寓的重要载体,应该是一种基本的公共物品。基于地方政府的产业化思路,它们中的一些成为地方政府下“金蛋”的母鸡,其公共性丧失殆尽,国民的观赏权亦荡然无存。更大的问题还在于,由商业主导的配套景点,不但不具备正统佛寺的各种职能,甚至还打着宗教旗号骗取民众钱财,导致误解与隔阂……
少林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要求“限期整改”,对登封市乃至全国许多地方都是一个警醒,过度消费辖区内的自然、人文资源,实际是一种隐性的伤害行为,对公众、景点、地方政府都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