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1948年7月,粟裕在豫东战役指挥所
“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同志对粟裕的极高评价,也是对他光辉一生战功总结的一个缩影。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总前委,有五位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什么单独提粟裕立了第一功呢?这里仅从提建议的角度进行分析:
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好建议
这个事关中国命运的大问题,毛、刘、周、朱等中央领导,事先是没有想到的,五大野战军的司令员、政委也是没有想到的。唯独五大野战军中的一位副司令员粟裕想到了,是了不起的。尽管当时提出的淮海战役规模很小,有人叫它“小淮海”,但后来由于战场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小淮海”演变成“大淮海”,那情况就不一样了。粟裕说:提出举行淮海战役是经过长时间考虑的,前后有两个月多的时间。豫东战役之前,就开始考虑了,经过深思熟虑,冒着很大的风险,“斗胆直呈”,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并被接受。
提出了三野归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的好建议
这个问题,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事先也是没有想到的,但粟裕想到了。粟裕认为,这次的淮海战役规模很大,必须有二野参加才行,没有二野参加,淮海战役是打不成的。以往二野和三野的作战,进行的都是战略协同,而没有进行过战役协同。两大野战军在同一战场上联合作战,怎么解决战役协同问题呢?他是第三野战军的副司令员,不好直接去指挥第二野战军,所以他就想了这么一个绝妙的好主意,发电报给毛主席说:“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电报是1948年10月31日发出的,到了11月1日毛主席就回电了,同意三野归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从而从组织上解决了两个野战军从战略协同走到战役协同的问题。
粟裕这个建议还使毛主席进一步想到成立一个领导机构来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的问题。这就是总前委的成立。毛主席没有要粟裕到刘、陈、邓住地去开会,相反,要刘、陈、邓到粟裕住地开会,讨论成立总前委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认为,毛主席是把粟裕看成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的。这样办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淮海战役是粟裕建议举行的,当然应该由粟裕来通盘考虑。二、粟裕擅长大兵团作战。三、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的时候,已经明确讲过,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淮海战役指挥,当然还是应该由粟裕负责指挥。所以这个会应该到粟裕住的地方来开。这个问题过去好多同志没有往这方面想过,我在这里阐述一下这个问题,淮海战役到底是谁具体指挥的,问题也就很清楚了。
提出了同国民党军决战的好建议
同国民党军队决战,毛主席有没有提出过?我还从未听说过。即便是到了解放战争中期,中国军事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军不仅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和战术、技术上也占有优势,毛主席提出了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也没提同国民党军队决战问题。
粟裕认为,豫东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9万多人,济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10万多人,证明打大规模歼灭战符合实际。解放战争以来,随着敌我力量的消长和战略战术的变化,我军歼灭战不断向更大规模发展,就成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这种大规模的歼灭战发展下去,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粟裕还认为,要决战就要考虑战场条件和后勤供应条件。基于这两个条件,他考虑在长江以北决战比在长江以南决战好,在长江以北决战,以在徐蚌地区为最好。天时、地利、人和对我均有利。毛主席完善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确定先打黄百韬。1948年11月6日战斗打响,战场形势不出粟裕所料,吸引蒋介石的千军万马和我们作战,他的8个兵团80万人马都被我们牵着鼻子走,这就是刘帅所说的“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一个也没跑掉,这就为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这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条件下,粟裕和张震一同提出了同国民党军队决战的建议。
决战是粟裕盼了几十年的事,这天终于来临了,他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他打的胜仗很多,但战争结束时从没有一次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过喜讯,可是淮海战役结束的这一天,他跑到了秘书处,对工作人员大声说:“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特大的喜讯,杜聿明集团已被我全部解决,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全部胜利结束了!”用这么大的声音对我们说,他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主动提出抽出四至五个纵队参加歼灭黄维兵团的好建议
有同志认为,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三野的任务减轻了,粟裕不那么认为,为什么呢?粟裕说,歼灭黄百韬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基础,而歼灭黄维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歼灭黄维兵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左右整个淮海战役的战场形势。如果说让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靠在一起,那就不得了,形成一个大坨坨,事情就不好办了。粟裕还说,在他指挥的所有战役中,有过三次紧张,一次是宿北战役,一次是豫东战役,而围歼黄维兵团是他最紧张的一次,为什么呢?不迅速解决黄维兵团,就可能使整个淮海战役泡汤。所以他为了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呕心沥血,伤透脑筋,七天七夜没有睡觉,日夜守候在电话旁,饭忘了吃,水也忘了喝,不间断地关注着战场情况的发展,一直等到陈士榘参谋长率领三纵、七纵、十三纵、鲁纵、特纵主力五个纵队,参加围歼双堆集黄维兵团并完全消灭后,他才松了一口气,放下一颗心。由于战斗的高度紧张,他还得了美尼尔氏综合症,天昏地转、头脚倒置,根根头发像针扎一样,碰也不能碰,连二中全会都没有去参加。
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这是粟裕对淮海战役贡献的集中体现。毛主席这样评价粟裕,不是随随便便提的,肯定是把粟裕建议三个纵队不下江南的贡献考虑进去了,把豫东战役歼敌9万多人的贡献考虑进去了,是把歼敌10万多人的济南战役拉开决战的序幕的贡献考虑进去了。没有伟大的淮海战役,就没有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基于以上这些考虑,所以他才提出粟裕同志淮海战役立了第一功。
今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63周年,特写此文纪念我的老首长粟裕,表示我对他深深的怀念。
(作者曾任粟裕同志秘书)鞠 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