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士武训行乞办义学 冯玉祥赞“千古奇丐”(2)
忍辱重操旧业
一心只为办义学
武训又到一姓张的远房姨父家当长工,干活更加勤谨。别人给他起个绰号叫武豆沫,意思是糊糊涂涂,没有心眼儿。
在张家干了三年,一天因家中急用钱,武训找到东家算账要工钱。谁知东家存心坑骗,拿出一个本子,说武训某年某月支了多少钱,一共支了多少次,工钱早就支光了。武训没想到东家会来这一手。东家在当地有钱有势,又有“账本”为据,自己一点证据也没有。这一打击如五雷轰顶,武训一下子气蒙了,一向沉默的他大骂:“你瞒钱,俺受穷,小心天打五雷轰!”东家恼羞成怒,让人把武训打昏,撕破了衣服,扔在村外的烂泥坑里。
武训躺在烂泥坑里,昏睡了三天三夜。醒来他想到自己上学的渴望,想到受穷受欺,就是因为不识字。为了能让穷孩子上学,就得办不收穷孩子钱的义学。拿什么办义学?行乞!行乞是自己从小练出来的本领。
他不与众人说话,也不听家人劝告,开始了他行乞办义学的生涯。这一年武训不满20岁。
为了攒钱办学,武训牺牲尊严,用尽一切办法。他不时唱道:“我出力,你出钱,修个义学为贫寒。”办法一是乞讨,一文一文地攒,把得到的较好较完整的食物或衣物卖掉换钱。二是帮人打短工干活,如铡草、砘地、推磨、推碾子。为逗人乐他在干活时把脸用捂牲口的布捂起来,学驴叫,以此多换几个钱。三是出怪相、耍把戏、让人骑、让人打挣钱。他把自己的头剃成各种怪样子,再扎成各种小辫子,让人取乐。他在脸上抹灰、喝脏水、倒立、学蝎子倒爬、做小魔术,让小孩子骑、打。“打一拳一个钱,踢一脚三个钱。”“这边剃,那边留,修个义学不犯愁。这边留,那边剃,修个义学不费力。”
武豆沫不笨不傻,他还会捡些布条、线头,晚上编织成手工艺品卖掉。他编的东西五颜六色,结实好看,妇女、儿童抢着买。他也给人说媒、送信挣钱。
膝下聚财行善
清廷赏赐黄马褂
1873年,武训35岁时母亲去世。武训是孝子,讨饭讨了好吃的,总要送给母亲。母亲死后,他把分家得到的三亩地,变卖为120吊钱,连同行乞攒的210吊钱,委托娄塔头村有信誉的武进士娄俊岭兄弟代为存放收息。后来有了钱就买地,也让娄氏兄弟代为经营,为其出租收租。
到1886年,武训已有田地230亩,积钱3800余吊。武训感到这时可以实现自己办义学的夙愿了。他跑到柳林镇候选训导杨树坊门上,跪求杨树坊帮他办义学。经杨树坊多方奔走,并经堂邑县令郭春煦大力支持,柳林镇绅士郭芬、监生穆官云捐地3亩作为建筑学舍之用。
很快坐落在柳林镇东门外的“崇贤义塾”落成,有瓦房24间、大门二门各1座。总计用钱4378吊,不足部分由柳林富绅捐补,230亩田地全归义塾,每年的地租作为开办费,不足部分仍由武训乞讨募化补给。次年春正式延师招生,共招收学生50人。请老师、招学生,遇到困难都由武训跪求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