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米洛什从艺源于想吸引女孩 称乐器里吉他最亲民

2012年02月15日 09:4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米洛什从艺源于想吸引女孩称乐器里吉他最亲民
米洛什在北京三里屯苹果专卖店中演出

  2月初,全球吉他界新星、黑山吉他演奏家米洛什·卡拉达格里奇(Milos Karadaglic)先后到北京和香港为处女作专辑《地中海情深》做宣传。在访华之前,这位黝黑俊朗的年轻演奏家,已在欧洲与美国媒体上频繁露面。短暂的北京唱片宣传旅程后,米洛什飞抵香港,先在中环的某大型数码商店内做了场小型独奏会。5月7日,他将在香港大会堂做首演。

  这位28岁的演奏家2011年获得了英国《留声机》“年度最佳新艺人”大奖。这对于年少时憧憬西方都市生活的米洛什来说,在伦敦的位置愈见稳实。在香港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达了为“复兴”古典音乐界冷落良久的吉他艺术而尽力之意。

  对话

  从艺选择 我算是很幸运了

  新京报:你从几时开始很清楚自己就要当个职业吉他演奏家的呢?

  米洛什:很小的时候爸爸在家里经常放黑胶唱片,我很早就开始听塞戈维亚,那时我感到不光是耳朵里,我浑身都感觉到了些什么。我想,要是我也能弹得那么好该有多美。爸妈卧室的衣柜顶上放着个吉他,铺满了尘,我有天就让他们帮着拿了下来。第一次拿起吉他,我只觉得这样好像个摇滚巨星,而且肯定能吸引女孩子的注意。一切就这么开始了。

  新京报:黑山是个小地方,当初选择走这条路,有过观念上的阻力吗?

  米洛什:黑山整个国家只有60万人口,我成长的时候,立志当律师当医生,那才是正常的人生。但我家庭环境很富裕,父母也很通情达理,他们给我指出了走这条路的利弊以后,就由我自己去选择。而黑山是个弹丸之地,谁家出了个弹吉他的小孩,很快就家喻户晓了,电视台也来关注。

  新京报:你成长期碰上了前南斯拉夫解体,社会变故对你的生活和音乐道路有影响吗?

  米洛什:那时我刚开始学吉他,我算是很幸运了,黑山这边没有像波斯尼亚那里的百姓要受那么大的苦。但我知道有些跟我一起玩的小孩,有人失去了父亲。我也知道家里有过一段挺艰难的日子,但还没难到我得放弃练琴的地步,父母将我们捧在手心,我在家里过得像个小王子一样。那种时候,我更觉得音乐是避难所。记得有一次电路被掐断了,母亲对我说:要不把吉他拿出来给我们弹一段?

  本土影响 民族音乐一直都跟着我

  新京报:吉他是种西方乐器,你也听黑山的民族音乐吗?当地音乐对你影响有多大?

  米洛什:当然听啊,我祖母经常给我唱很多歌,我祖父拉民乐,黑山的“国乐”是由一种叫Gusle的弦乐器奏出来的,形状有点像中国的二胡——我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时,通过中国同学知道了很多中国民乐器。不过Gusle的音色更明亮,通常在国家盛典或者庄重仪式上演奏。本土民族音乐一直都跟着我。

  新京报:你的第一张专辑以“地中海”为主题,是一张“童年回忆集”?

  米洛什:假如我不是生在黑山,我也成不了今天这样子,也无法跟观众有更好的交流。但鱼与熊掌从来没办法兼得,人只能求得自我的内心平衡。每一次回家我的双脚又回到了土地上,跟我的家人朋友一起,我又回到了小男孩时代。专辑里面好几首曲子,我弹的时候总会想起小时候爷爷带着我们几个小孩在海边玩耍的情景。

  新京报:第一次去西方去是什么感觉?现在已在伦敦住了11年,“家”对你又是什么概念?

  米洛什:1996年,巴黎有人请我去演出,那是我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在那之前,我们连在自己国家内都寸步难行,到处都很压抑。临近圣诞节前,我第一次出国,忽然看到满街上欢乐又通明,对比当时灰蒙蒙又疲惫的黑山,我只觉得西方真美好啊。而正是因为吉他我才到了巴黎,吉他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这更牢固了我要当职业吉他演奏家的念头。黑山太小了,我一定要出去才能实现梦想。在伦敦住,我有空就去看歌剧,我喜欢意大利普契尼、威尔第的歌剧。听歌剧对于我弹琴也有启发,因为吉他跟人声很相似。闲时我喜欢和朋友去吃东西,品好酒。可是我的家永远在黑山,我经常想家,一有时间就回去看。伦敦离海倒是不太远,可海水太冷,跟我的海比不了。

  吉他复兴 吉他是世界上最亲民的乐器

  新京报:对比起已经有了大批观众基础的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吉他如今处于古典音乐圈子边缘。你觉得要“复兴”吉他与其他独奏乐器的平等地位,时机如何?

  米洛什:吉他确实处在边缘。其实上世纪70年代也有过吉他的兴盛期,那时候有朱利安·布里恩姆和约翰·威廉斯撑着。但过去二十年里,古典吉他演奏缩回到了自己的蜗牛壳里。其实吉他也有新作品,也有新技法,只是都在圈子里发生。但要说吉他小众,完全说不过去。吉他是世界上最亲民的乐器了,吉他弦所发出的亲切声音,没有其他乐器可以取替。吉他是我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工具,21世纪,是时候让吉他走出自闭空间,探索更广阔的空间。

  新京报:你的复兴大计有些什么想法了吗?

  米洛什:有很多想法,比如与作曲家合作,与其他艺术样式合作。我很想与电影合作,因为电影实在是极有影响力的媒介。现在才出第一张专辑,还会有很多张唱片出来。可是我还是先留着,等官方消息出来再发布吧。

  音乐之路

  米洛什生长于前南斯拉夫小城一个“经济学人之家”里,8岁决心要上音乐学校,9岁登台,11岁在全国获奖。他还有一副好歌喉,小时候常在黑山电视台和电台献唱。14岁时,米洛什在意大利遇到一位格拉斯哥的吉他演奏家,提醒米洛什一定要上伦敦的皇家音乐学院念书去。在贝尔格莱德学成后,米洛什便给心目中的学府寄去了一盘磁带,被教授迈克尔·列文相中。米洛什获得了奖学金入学,迈克尔成了他的导师。在《地中海情深》专辑里,有四首曲子是由迈克尔改编成吉他曲的,其中米洛什最喜欢格拉纳多斯原曲为钢琴创作的《东方》,他说每次弹都感觉身心相连,曲子好像原本就是给吉他写的。

  专辑中有一部难度极大的多米尼克尼《牧羊人组曲》。11年前米洛什刚到伦敦不久第一次听到,就马上带他回到了少年时代,回到他在黑山常独自流连良久想象未来的地方。

  如今实现了儿时梦想、带着吉他环游世界的小男孩,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念书时,认识了同门师姐杨雪霏。他说在音乐上,他敬重这位古典音乐新星,但对于同行在琴上的感觉,米洛什说只情愿私底下分享。生活上,他们是“至交”,会互相说秘密。

  2005年,米洛什获得吉他大师朱利安·布里恩姆颁发的朱利安·布里恩姆奖。小小年纪,米洛什已受邀参演过全球古典音乐盛事之一的琉森音乐节,对于冷门乐器吉他来说,难能可贵。

  米洛什的随身听里从爵士到流行乐什么都有。放松时他爱读流行小说去打发时间。但有一本书一直在米洛什心中沉得最深: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本报特约记者 张璐诗 发自香港

  (鸣谢 The Mira Hong Kong,Chris Wong)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