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小子”刘谦两年收入过亿 带热魔术市场(2)
![](http://i3.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png)
同质竞争 创新不易
魔术演出仍属小众市场
随着魔术市场“商机”爆发,问题也接踵而来。近年来,国内成长起来的大牌魔术明星屈指可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凭借对魔术的热情涌入这个行业,由于缺乏专业训练,年轻魔术师大多表演雷同、道具相似,同质化竞争开始显现。
王晨已经明显感觉到这种压力。就在不久前,一家原本已经答应邀请王晨去演出的公司临时毁约。原因在于,有位年轻的魔术师给该公司开出了更低的演出价格,承诺1000元就能为对方企业表演两场。
但没想到这家企业过了两天又打电话给王晨,重新邀请他去演出。原来之前的魔术师尽管开价很低,但节目质量很次,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该企业只好让王晨再次“出山”。
“魔术的创新相当困难,好的节目还需要魔术师一定知名度的匹配,这个行业并不像很多年轻人想像得那么好闯。”王晨介绍,现在魔术师的表演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商业演出准备的。这类节目大多是魔术师个人经典作品,或者是对于某些知名魔术节目的改编、整合;另一类是为专业比赛准备的节目。这类魔术往往需要魔术师精心创作,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
“商业演出节目不需要过多关注原创,只要节目足够吸引眼球,一般都能满足客户需求。”王晨表示,专业比赛节目对创意的要求极高,因为这些比赛往往都是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别的,代表着个人、国家的最高水准,也是大部分魔术师在业内一举成名的主要渠道。
据了解,生在魔术世家的傅琰东在2009年世界魔术大会上表演的《青花瓷》获得银奖,这是亚洲魔术师70年来获得的最高奖项。这个魔术由其父亲、国内知名魔术师傅腾龙原创的“壁虎神功”、“浮瓶出人”和“空箱换影”三个魔术糅合而成,魔术背后是傅腾龙积累几十年的心血,光是短期投入就达到20多万元,这种经济压力是许多普通魔术演员难以承受的。
此外,在诸多魔术业内人士眼里,看似红红火火的魔术演出市场,其实并未得到观众完全的了解和认可。中国杂技团常务副团长孙力力无奈地表示,以魔术为代表的杂技节目,现在无法和话剧、演唱会一样,实现观众自愿买票观看的市场氛围,这是杂技节目摆脱小众、实现完全市场化的主要难题。
道具热卖 培训班增多
魔术衍生开发尚为“萌芽”
虽然魔术表演仍属小众消费项目,但不少敏锐的商家和爱好者还是看到了魔术道具和培训中的商机。记者了解到,现在北京市场上大大小小的魔术道具网店、实体店不下百家,相关魔术培训班也有不少。
魔术爱好者小孙从上高中时看到国外魔术表演开始,就一直痴迷此道。平时不仅琢磨魔术原理,还时不时“灵感乍现”研发一些小道具,卖给或送给圈里的朋友。
小孙向记者介绍,普通的魔术爱好者现在基本都是在网上淘道具,有的人追求正版,有的就是随便玩玩,越便宜越好。
“我一个月花费在魔术道具上的钱100-200元。像纸牌、火焰纸这种道具属于消耗品,要随时买新的。在网上,美国的正版魔术纸牌要50多元。像桌子、雨伞、衣服这种道具都是可以反复使用。”小孙介绍,有些魔术的狂热爱好者每个月都要投入近千元,不少人还去拜师学艺,没个几万元学不下来,家庭条件不好的人还真承受不起这笔开销。
此外,魔术培训班也开始风行,在北京,有魔术班20个魔术打包教学,收费竟达到1000元。 小孙表示,现在正版魔术教学被盗版打击严重。原价几百美元的正版光盘加道具只卖十几块钱,随着时间推移,曝光率高的魔术道具相应贬值,价值不到原来的1%。
小孙坦言,在魔术市场从冷清到爆热,需要一个过渡时期。等大家都习惯了魔术表演这种艺术形式,魔术产业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商报记者 陈杰/文
(实习生刘昊对本文亦有贡献)
演出公司/供图
>文化新闻精选:
![](http://i3.chinanews.com/2012/news/images/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