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剧《霸王别姬》用真汗血宝马 观众犹豫无措
本报记者 牛春梅
虞姬一袭素衣,没有“彩扮”,轻轻地倚在浓墨重彩的霸王肩上……在华彬剧院舞台的幕布上,挂着新京剧《霸王别姬》别具创意的海报。就在这座巴洛克风格的西式剧院里,经典老戏《霸王别姬》即将上演,而完成这一京剧盛宴的,却是美籍华裔导演陈士争和来自德国、英国、美国的国际团队。上周末,新京剧《霸王别姬》举行了一场“品鉴会”,“老戏新唱”会是怎样一番味道?演出开场之前,每个人心里都没有底。
正式演出前,导演陈士争、制作人王翔轮番登场,先给观众打“预防针”。“希望大家不要用传统京剧的审美标准来看我们这个戏。”一直活跃在国外戏剧舞台上的陈士争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理念,“21世纪人们为什么还要进剧院看京剧?我们在保持京剧唱腔的基础之上,要按当代审美视角,走进霸王和虞姬的内心。”他透露说,为了让演员更好地理解角色内心,他甚至要求大家阅读张爱玲的历史小说《霸王别姬》,“那里面对人物的情感描写得非常细腻。”
大幕未开,视频先声夺人。“霸王别姬”四个字在火焰中渐渐现身,引领观众进入风云滚滚的历史长河。
猎猎招展的霸王旗中,霸王与虞姬粉墨登场。然而,霸王似乎已不是原来那个霸王,虞姬也不再是从前那个虞姬。在传统戏曲中以黑色为脸谱主调的霸王,竟然看上去“面如重枣”,而他身上披挂的则是红黑色调的盔甲。虞姬的头饰还可以显现些许传统京剧的影子,但带着羽毛的华美凤袍却与京剧服装相去甚远,倒更像是歌剧的服装。
台下有人轻呼,“这凤袍的颜色不是今年最流行的深橘黄吗?”再看节目单,服装设计居然是来自德国的佩特拉·瑞恩哈特。要知道,这位女设计师此前的作品大都是西方经典歌剧中的服装。
“大英雄仗英勇盖世无敌……”孟广禄饰演的霸王虽然变了模样,但一开腔戏味依旧。新京剧《霸王别姬》在剧情结构方面基本上保持了传统版本,删去了“九里山会战”的情节,又加上了久已不演的“乌江自刎”,全剧分为“出兵征讨”、“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四场。梅兰芳版《霸王别姬》,演出时间大约是45分钟,新版本也恰好是45分钟,梅版中的大部分经典唱段基本都被保留。
然而,这部新京剧还是大大颠覆了传统京剧的气质:热闹的武场伴奏被压低了,“夜深沉”、“十面埋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又被刻意凸显,“白脸”的侍女借助现代舞表演来渲染主演的情绪。或许是被这样的陌生场面震住了,又或者根本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整场演出中竟然没有听到一声戏院里常有的叫好声,观众自始至终处于一种安静状态。
最意想不到的场面出现在结尾处。“乌江自刎”一场,霸王的宝马乌骓竟然真的进了剧场,在台前与霸王话别后绕场一周。据说,这匹身材健美的宝马是货真价实的汗血宝马,其价值足有800万元,但这样的写实处理,显然有悖于传统京剧讲究的虚拟和程式,以至于演出结束时,观众的掌声都显得有些犹豫无措,似乎不知道该给这出离经叛道的“新京剧”怎样的评价才好。
据悉,该剧将于2月28日开始陆续演出四场,随后将于7月至8月前往伦敦奥运会参加“中国文化周”展演。今年下半年,该剧将正式在华彬剧院驻场演出。
本报记者 方非摄
对话制作人
有所“破”,才能有创新
说起北京的戏曲驻场演出,王翔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名字。从厅堂版《牡丹亭》开风气之先,到正乙祠古戏楼的《梅兰芳华》,北京戏曲驻场演出的几个重量级作品背后都有他的名字。此次上演的《霸王别姬》,他又承担起了制作人和演出脚本创作的角色。尽管有些观众可能无法接受这个“离经叛道”的新作品,但作为幕后“操盘手”的王翔,却有着一番自己的思考。
问:为什么这次要对传统戏曲做大的改动?
答:主要是因为这次所面对的观众不同。而且在华彬剧院这种巴洛克剧院里演出,也不能完全以传统的形式再现。因此我们在视觉上有了更多创意,还融入了西方歌剧、现代音乐剧的元素。另外,我们对传统京剧也做了一些改造。我们希望没有接触过京剧、也不知道《霸王别姬》故事的观众,既能被形式感染,也能被故事感动。
问:这个戏的服装、视频、灯光设计都是外国团队,他们能够理解京剧艺术的内涵吗?
答:他们肯定不能理解京剧艺术,但是能理解剧中的戏剧情境。我们邀请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参与创作,就是为了能有更多的创新。比如霸王的红脸纯粹是视觉设计的需求,这个戏的主色是红与黑,所以霸王的脸谱也就勾成了红黑两色。
问:导演要求演员看张爱玲的小说去体会霸王别姬的内心情感,据说有的演员开始并不能接受。
答:其实他们最不能接受的是侍女的戏份。以前的侍女是踩着锣鼓点上场侍立两旁,现在她们要参与表演,在主演表演时用现代舞来外化主演的情绪。侍女自己不适应,主演也觉得会搅了他的戏。但我们就是要有所“破”,才能实现创新。
问:有的观众说这不是一场京剧演出而是一个京剧秀,你怎么看?
答:这个提法也不错呀!我们所采用的新手段对传统京剧并不是减分而是加分,使它更有张力,人物性格也更鲜明。如果说它是个“秀”,那也是最有城市文化个性的“秀”,用京剧做主导元素的、北京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