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寺庙前殿供佛后殿供仙 门联追寻和谐包容
大仙寺门前的巨石有段传说。陈郁 摄
在南京城东的白下区光华路街道科技园旁有这样一座独具特色的寺庙,因为在这一隅之地间,居然出现了仙佛同在的场景,走进寺院,你会惊讶地发现,这里前有如来后有大仙。
本报记者 陈郁
探访
前殿有佛像,后殿供神仙
刚进入大仙寺,你并不会马上感到这座寺庙的不同,因为一进门展现在你面前的就是大肚子弥勒佛笑哈哈的坐像,然后依次是大雄宝殿,供奉的三尊佛像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分别是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
而再往里走,你就会惊讶地发现一座道教殿宇,复式屋檐高低错落,廊栏相接,阳光之下正中“威灵显赫”的牌匾很是醒目。道观里供奉的三位老太爷,从左向右,分别是张老太爷、黄老太爷、王老太爷。
来历
佛寺前身是一座道教庙宇
在历史上佛道之争屡屡出现,有时甚至水火不容。然而驻足于这座佛家寺院门前,“大仙寺”三个字就足够让你好奇一阵子:寺本是佛家道场,为什么却要以“大仙”为名?
大仙寺住持法海法师告诉记者,这座寺庙坐落的地方叫大石山,明代时就有一座大仙庙,供奉的是黄大仙。相传金陵大石山因有黄大仙显灵,名震一时。乡里老百姓为了感恩,为黄大仙建庙一座,即大仙庙。自古以来,前去大仙庙求嗣祈福、消灾许愿者络绎不绝。尤其到了农历十月二十五,整个山庙里里外外挤满了人群,热闹非凡。
不过,由于疏于管理,大仙庙在上世纪后半段逐渐萧条,但还是经常有人过来求签祈福。2007年,当地政府为了满足信教群众的不同信仰需求,将大仙庙正式合法化,更名为“南京大仙寺”,定为佛教活动场所,同时保留道观。这不仅体现了佛道合一的思想,同时也符合社会和谐的精神。
法海指着寺庙大门上的一副对联,上联“理玄各探科技园中藏佛寺”,下联“释道兼容如来殿后供神仙”。法海说,这个对联所要表达的就是深处现代化科技园中的大仙寺所要追寻的和谐包容之意。
传说
寺内有多块奇特的巨石
在大仙寺内,除了有佛仙兼容的景象之外,另一特色之处就是在大仙殿正殿前横卧有巨石,远远望去这个浑然一体的大物就像一尊神兽一般,足、首甚至尾都依稀辨认得出。而巨石的构造也颇为罕见,貌似浑然天成的巨石,仔细一看,其中却镶嵌着一颗颗小石子,用手触摸坚硬而光滑。在整个大仙寺内,这种石头并不少见,有的石头上甚至还被香客摆上了佛像供奉,在大雄宝殿东侧记者看到,这里还有古代的石刻。据介绍,保留至今的石人一为汉代,一为明代,均为武士,面相完好,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另外在大仙寺的修建过程中,还曾经挖掘出一对汉代古碗。
对于寺院中的巨石,法海法师说,这巨石确实非常神奇,因为寺庙周围原先全是农田,唯独寺庙所处的这一区域却是怪石嶙峋。对于这座小石山,有两种神奇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巨石来源于秦始皇的神鞭。传说秦始皇在巡游江南途中,见一山挡道,盛怒,挥鞭猛抽,竟将这山断为三截:山底为今江宁境内的方山,山腰为句容县三岔镇境内的赤山,山尖为江宁境内的东山,鞭子所带的土渣,落在东山与方山之间,而鞭鞘子收时,带起的几块碎石落入了紫金山的南方,形成了今天的石山,而大仙寺就在石山之上。
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大仙殿正殿的巨石,其上有一条沟,旧称“天沟”,传说深不可测,正直善良的人到此探视,可见种种瑞相,获福无量。
大仙寺小史
相传明代大石山有黄大仙显灵,建大仙庙。
上世纪后期逐渐萧条。
2007年更名为“大仙寺”,定为佛教活动场所。
链接
黄大仙是何许人?
关于在南方广受信仰的黄大仙究竟是什么人,民间有两种传说。
说法一:张良恩师黄石公
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授予《太公兵法》。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
说法二:晋代道士黄初平
晋代道士黄初平是浙江金华人。十五岁的时候,家里让他去牧羊。有道士见他本性纯善,为人良谨,便带他到金华山石室中,修学道法,得成神仙。旧时东南地区普遍信仰,随着华侨的外出谋生,黄大仙信仰逐渐传至境外。现今以我国香港地区的黄大仙庙尤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