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部8省优秀非遗联合展演 被誉“民间活化石”
中新社淮阳2月24日电 (记者 李志全)豫剧、越调、道情戏、大弦戏、宛邦……这些曾在中国农村随处可见的民俗文化,近来频频登上政府搭建的舞台上,并成为主角。
24日,“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此间拉开帷幕,来自山东、安徽、河北、河南、山西、湖南、湖北、江西等中东部8省的数十个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逐一登台亮相。
这场“民间活化石”展演令人眼前一亮,不仅有河南本土的陈式太极拳、少林功夫,还有其他几个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它们包括:山东快书、安徽黄梅戏、河北狮舞、山西高台花鼓、湖北五峰南曲、湖南土家族摆手舞、江西九江山歌等。
进入展演现场,迎接参观者的是“泥泥狗”,这是源于数千年伏羲文化传承下来的“宝贝”。一位50多岁的农妇摆弄着怪异形体的九头鸟、人头狗、人面鱼、猴头燕等“泥泥狗”。在她旁边,数名身着各色服装的民间艺人正向好奇的观众介绍已有千年历史的传统表演“打花棍”、“担经挑”。
据报道,非遗项目正频频登上政府搭建的舞台。如本月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举行,中央高层参观考察;而此次活动由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以及河南省文化厅等共同举办。
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河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方可杰认为,政府频频搭建舞台,体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和创新。
此次展演共分6场,从中也可以看出,“守护”这些传统文化的大多是农村乃至偏远地区的农民。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加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效益偏低,很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危险。
因此,主办方在展演期间,还特别邀请了国内知名民俗学专家来研讨包括非遗保护等理论研究与实践方法,同时唤醒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
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说,该省除了扶持建立基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展示馆等,还要加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数字化记录、保存,以帮助更多的民众了解传统民俗、寻找“中原记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