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马本斋英勇杀敌母亲绝食殉国 朱德:两代英雄

2012年02月29日 21:52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马本斋】(1901~1944)

  人生简述: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抗战全面爆发后,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先后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

  经典语录:“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男儿空有凌云志,不尽苍江付东流。 ”在东北的旧军队中当兵期间,马本斋写下了这首《抒怀诗》,抒发了其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男儿情怀。

  威震敌胆的回民支队队长马本斋和母亲白文冠,抗战中先后为国牺牲:为保护群众,马母挺身而出,最后绝食殉国;马本斋英勇杀敌,积劳成疾,染疴捐躯。朱德总司令亲题挽联: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13岁时说得老师哑口无言

  马本斋家境贫寒,兄弟三人靠父母的辛勤劳作养活,他10岁入私塾读书,聪明伶俐,好学上进。

  在一次考试中,私塾先生让学生默写《增广贤文》中的一段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贫穷自在,富贵多忧,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批阅试卷时,教书先生吃惊地发现,在32份卷子中,竟然有21份把“贫穷自在,富贵多忧”改成了“富贵自在,贫穷多忧”。

  老师一看就感觉到这不是偶然的,肯定有人说了,这一查呢,马本斋本人就承认了,他说我让这些小同学改的,为什么改,意思就是说,你穷人他怎么会自在呢,他不自在,没吃没穿他不自在,是吧,他难受啊,应该说,富贵,有吃有穿,住得好,肯定他自在。

  小小年纪的马本斋说出的这番话,让私塾先生顿时哑口无言。无奈之下,他找到了马本斋的母亲,希望她对自己的儿子严加管教。马母的回答却令教书先生始料未及。她对先生说,看来我儿子这几年书没有白念,他既然明白了贫穷富贵的道理,我送他上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于是,马本斋就此结束了他三年的私塾学习。

  走西口谋生,加入东北军

  1919年,家乡遭大旱,为了生存,17岁的马本斋随父亲马永长外出做工,踏上了走西口的路,去谋求生计。起初,父子二人在张家口一带以炸油条为生。后来,又辗转来到内蒙古给人放马。那年月,父子俩流离失所,辗转颠簸,饥寒交迫,受尽凌辱。

  在走西口的流浪生活中,马本斋逐渐增加着对社会的认识。他认为,手里有了枪,坏人就不敢欺负自己了。

  1921年冬天,19岁的马本斋经朋友的介绍,加入了东北军张宗昌的部队。入伍的第一天,马本斋领到一支六五式步枪。他爱枪如命,总是把它擦得油光闪亮。有空就琢磨射击要领,爬冰卧雪,一练就是几个钟头。这样坚持下来,他的枪法越练越准,成了在部队里赫赫有名的神枪手。

  当时,军中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马本斋粗通文墨,能写会算,很快成了人们瞩目的秀才。在一次新兵演练中,马本斋以他机智勇敢和吃苦耐劳的表现脱颖而出,很快被提拔为“棚长”(班长)。

  当了班长一年后,马本斋被选送到沈阳北大营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被授予排长职务,不久后又被提拔为连长。

  见军阀混战,常忧于心

  1924年,“直奉大战”爆发,在这场新旧军阀的混战中,马本斋所在的东北军部队也参加了战斗。凭借着英勇顽强、足智多谋的才略,马本斋被任命为负责后勤运输任务的“扛子营”营长。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易帜。将东北江山归统于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东北易帜后,部队被国民党改编,移至山东胶东地区。马本斋成为国民革命军十七军中最年轻的一名团长,并深得上司的赏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阅历的加深,马本斋逐渐对国家与民族的前途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他对军阀连年混战,百姓生灵无辜遭受涂炭十分不满,对官场的荒淫无耻、尔虞我诈更是切齿痛恨,常常为自己一腔抱负不能实现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马本斋的顶头上司刘珍年师长对他很器重。刘珍年自知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不会受蒋信任,因而对蒋介石存有戒心。 1929年夏,中共地下党员刘锡九(刘珍年的胞弟),趁机劝说刘珍年走“容共”道路,在地下党影响下,刘公开在司令部贴着“革命的进来,不革命的滚出去”的标语,默许一些共产党员在军中任职。蒋介石发觉后,电斥刘珍年包庇共产党,要刘珍年立即行动,搜捕共产党人,否则严惩不贷。刘珍年慑于蒋的淫威,又不想结怨于共产党,遂寻找借口放走军中共产党员。

  劝导军阀做了很多好事

  1930年春,刘珍年由“容共”走向反共,一大批共产党人被迫撤离烟台,有的遭到逮捕和杀害,党的组织受到严重破坏。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目睹了日军残暴行径的马本斋坚决要求北上抗日,保卫自己的家园。但是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他抗日的要求非但没有得到支持,反而屡遭压制。不久,一心抗日的马本斋被免去了团长职务,改任另一军职,烟威公路局局长。

  就在这个期间,蒋介石严令山东国民党军队开赴江西去“围剿共军”,马本斋这时候,找到师长刘珍年,跟刘珍年说,江西“剿共”,绝不可去,去了以后绝没有好下场。

  刘珍年盘踞烟台期间,在马本斋的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做了一些有益于民众的事。他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对来烟的东北流亡学生表示同情,在南京接见记者时曾发表“请缨抗日”的谈话。当日本军舰驶进烟台海面时,刘珍年立即部署部队“死守烟台”,日军见防务甚严,只得离去。

  刘珍年占据胶东,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矛盾日益加深,遂于1932年9月在掖县、莱阳爆发“韩刘之战”。蒋介石以“调停”战事为名,将刘珍年调防浙江温州。 1933年5月将刘逮捕,以“纵兵殃民”罪,于1935年5月13日在南昌处决。

  1935年,苦闷中的马本斋对军阀部队的种种作为彻底失望,壮志未酬,却又不得不面对内战的现实,这让马本斋的内心极为痛苦。他愤然辞职,从此与国民党军队分道扬镳,回到阔别已久的、生他养他的故土——东辛庄。

  组织70余名回族青壮年抗日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占领北平,进而又把魔爪伸进了冀中平原,实行凶残的“三光”政策。

  8月26日,日军占领了马本斋的家乡东辛庄。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马本斋的哥哥马守朋也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日本鬼子沿河而上,烧清真寺,侮辱我们的回族同胞,杀害我们回族的乡亲。

  面对亡国灭家的危险,马本斋拒绝了一些土匪顽劣武装的诱惑、胁迫,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就在日本鬼子扫荡后的第四天,在马本斋的号召下,身负国难家仇的70多名回族青壮年在清真寺的大院里,组成了“回民抗日义勇队”,打出了抗日义勇军的大旗,马本斋任队长。

  1938年3月,他率队到河间,参加了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编为冀中回民教导队。从此,揭开了他7年武装斗争波澜壮阔的序幕。

  沉睡千斤大钟铸成火炮

  义勇队成立后,为了使队伍迅速形成战斗力,马本斋每天都带领队员练习拳术。不久,就在村外不远处的子牙河畔,回民义勇队打响了抗击日寇的第一枪。此役中,马本斋与他的队员们缴获了敌人的一些武器,还缴获了一些弹药、布匹等物资。

  此次战斗后不久,日本《东亚圣战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匪回民义勇队”在匪首马本斋率领下,发明一种扫帚炮,其威力无穷杀伤面积之大,实为惊人。而炮响后,同时施放烟幕,硝烟弥漫,直冲蓝天……”

  让人不解的是,此时的回民义勇队刚刚组建,枪械异常简陋,大都是自制的武器。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回民义勇队如何会拥有威力强大的火炮?日本人所说的这种“扫帚炮”又是什么样子呢?

  原来,从回民义勇队成立后,马本斋意识到,要想大面积地杀伤敌人,必须要拥有一种火炮式的武器。

  然而,制造这样的火炮需要大量的钢铁,仅靠乡亲们捐献的废铁显然难以实现,哪里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呢?马本斋从村里老人那里了解到,就在几十年前,有一次大水,曾把邻村龙王庙里的一口千斤大钟冲进了子牙河里。

  沉睡在河底的千斤大钟终于找到了,在马本斋的带领下,义勇队的队员们最终把它铸成了碗口粗的“大抬杆儿”火炮。

  日军叫扫帚炮。行军的时候两个人抬着,我军管它叫二人抬,大抬杆儿。先放入适量的火药,再放入铁砂贴片,炮的支架固定在土里,防止它倾斜。

  点燃药捻儿后,炮筒里的铁片、铁砂便像扇面一样地喷射出来,“大抬杆儿”火炮的射程足足七八十米远。子牙河战斗中,义勇队员就是用这种自制的火炮把鬼子打了个落花流水,仓皇逃窜。

  对于这种土生土长的“扫帚炮”,日军显然搞不懂其中的名堂,却不得不小心防范。而在同日军的一次次交锋中,回民义勇队也逐渐成为了冀中平原一支重要的抗敌力量。

  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八路军

  然而,由于数量和装备有限,他们只能进行较小规模的袭扰战斗。马本斋意识到,敌众我寡,孤军作战,要想对日军造成强有力的威胁,必须要加强抗敌同盟,才能加大对敌人的打击力度。

  于是,马本斋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八路军,自己也提出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八路军冀中军区的一支重要武装,马本斋率领回民教导总队在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屡建奇功。在成立后的短短三个月内,作战30余次,歼敌500多人,破坏铁路70余次,颠覆火车20余列,有力配合了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大规模作战。而这支骁勇善战的抗日队伍更是名声大振,很多百姓踊跃参军,队伍由几百人迅速发展到1500人。 1939年7月,回民教导总队改称“回民支队”,马本斋奉命担任回民支队司令员。

  1940年初到1941年7月间,面对日军企图封锁分割我抗日根据地的严峻形势,马本斋率回民支队在深南(深县南部)、大清河畔、白洋淀、无极、定县等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千里驰骋,打出了军威,扩大了影响,消灭了敌人,壮大了自己,被冀中军区誉为“打不烂、拖不垮、攻无不克的铁军”,毛泽东同志也欣然命笔,称回民支队是“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马母绝食殉国,马本斋染疴捐躯

  1941年7月以后,马本斋率回民支队战斗在建国县,与日军驻河间联队长山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几番交手,山本被打得头破血流。黔驴技穷的山本,在叛徒哈少甫的帮助下,8月26日凌晨,派兵包围了东辛庄,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抓到河间宪兵队,逼迫马母招降马本斋。马母面对山本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英勇斗争,最后绝食殉国,时年68岁。冀中军民闻讯无不感动。

  1942年,冀中抗日环境急剧恶化。从春季开始,敌人频繁在回民支队活动的建国、交河、献县一带“清乡”、“扫荡”,给回民支队造成很大的困难。马本斋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率领队伍打伏击,袭据点,英勇奋战。5月1日,日军集中5万步兵,800辆汽车及部分坦克和骑兵,在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对冀中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为了减轻敌军对我中心区的压力,回民支队奉命打泊镇,袭交河,转移敌人视线。尔后戳破铁壁合围的口袋阵,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胜利转移到冀鲁边区。

  1942年9月,回民支队奉命开赴鲁西北,并于10月到达目的地。部队到鲁西北后,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从此,回民支队作为第三军分区的主力部队,打据点,斗汉奸,广泛开展借粮斗争,担负起了保卫、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艰巨任务。

  从1937年举起了抗日义勇军的大旗,到1944年,马本斋历任回民教导队队长、总队长、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7年间,他指挥回汉健儿,转战于冀中平原、渤海之滨,驰骋于冀、鲁、豫广大敌后战场。身经大小战斗800余次,消灭日伪军3万余名,使敌人闻风丧胆。

  1944年2月,回民支队接到命令,开赴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马本斋激动得彻夜难眠,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然而,就在这多年的夙愿即将实现的时候,罪恶的病魔正悄悄向他袭来。他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带着遗憾,带着向往,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长眠于鲁西北的大地上……

  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

    本报特约撰稿刘继兴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