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行列(图)
此次考古,发现了大量唐宋时期的瓷器,这些瓷器是当时主要的出口商品
(记者 李熙慧/文 黄孔瑜/图) 前日,福州三坊七巷对外发布了文儒坊西段遗址考古的成果,其中,宋代地层发现炼制玻璃的残渣,颇受关注(详见昨日A7版)。专家推测,在宋代,玻璃制品非常贵重,需要用昂贵的丝绸瓷器才能从外国人手里换得。三坊七巷出现玻璃作坊,有两个可能,一是当时的福州人已经掌握了制作玻璃器皿的技艺,二是有外国商人在此加工玻璃器皿销售。而无论是哪一个可能,均说明,宋代福州的对外贸易已经非常发达。
据了解,福州今年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由泉州、北海、广州、漳州、宁波、扬州、蓬莱、福州共同申报,福州的申遗点有6个,包括闽王祠、淮安窑、马尾闽安古镇等,此次三坊七巷考古的这些成果,无疑为福州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提供了新的证据。
三坊七巷可能是出口瓷器的交易市场
专家介绍,从近几年国内水下考古看,宋代沉船中的出水瓷器,很多出自福州的窑口,数量比瓷都景德镇的还要多。
此外,东南亚、欧洲、日本等地,也找到了数量众多的宋代福州各窑口生产的瓷器。
这些瓷器生产地主要是闽清义窑、闽侯南屿碗窑山、连江浦口窑等,瓷器烧制完成后,通过闽江运到福州城外,再通过安泰河等水系运到城内进行交易。
专家表示,此次三坊七巷文儒坊遗址考古,发现了大量瓷器及碎片,这些可能是当时的商贸区主要的商品。作为“瓷器交易市场”,宋代三坊七巷,很可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
此外,福建博物院还透露,宋代福州的丝织业也很繁荣,福州曾发掘的黄升墓,就曾出土服饰及丝织品354件。除了瓷器,丝织品可能是福州对外出口的另一主要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