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黄亚洲:为什么还要写雷锋

2012年03月05日 16:38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有机会参观了民办的“杭州雷锋纪念馆”,听了“平民英雄”马水泉馆长的介绍,感触良多。

  仍旧是这个话题:“雷锋”二字,今天还值不值得说?雷锋精神,在今天还有多大的市场?有关雷锋的文学作品,今天还值不值得写?

  我写《雷锋》长篇小说和电视剧本,赞成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

  赞成者说,你写别的题材,很可能是短暂的、时过境迁的,“雷锋”是个好题材,其他作品时间长了可能都没了,但你笔下的这个小说人物“雷锋”,可能会很长时间地留在这个世界上。

  反对的,大约是三种情况:一是说不好写,二是说不能写,三是说不应该写。说不好写的,完全是出于好意。说雷锋怎么写?小说几十万字,电视剧几十集。他就那么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很多琐碎的好事,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在每个岗位上,在每个不同的地域,平平凡凡,特别惊天动地的事有吗?没有。除了这些,你又不能杜撰什么其他的东西,怎么写?长篇小说几十万字,又怎么写?人家有耐心看下去吗?

  另一种说法呢,就是时代变迁了,你没法写。雷锋大公无私,不讲价钱,听组织的话,条件再差都克服,这样的榜样可行吗?这是我们当代青年,或者是我们这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形象吗?再学这样的“雷锋”,还怎么要求大家去竞争,去拼抢?职场斗争、商海沉浮、艰苦创业,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杀出自己的一条血路,逐步建立自己的体系,创造自己的财富,当代企业精神与雷锋精神相悖啊!这样的“雷锋”大家肯定不喜欢。时代精神变了,应该要让他有所“位移”。也就是说,他的价值观念,不能大公无私了,应该是大公有私,或者是大公小私、先公后私。这样的话,当代青年才有可能接受其中一部分。那么,你能写这样的“大公小私”的雷锋吗?“实事求是”的创作原则不许可,对雷锋有感情的老同志也不会许可,因为事实上雷锋也不是这样的。

  还有第三类反对者,属于比较坚决反对的类型。他们是把雷锋当做当时的假典型来看的,认为树雷锋为榜样是人为的,是假的事情或者是半真半假的事情。他们也很负责任地给我发来了邮件,给了调查材料。举个典型的例子,说雷锋为支援辽阳水灾的救灾工作给辽阳市委办公室寄了100块钱,后来人家退钱回来了,但在以后他做的好几场报告当中,明明已经拿到了那退回来的100块钱,但就是不提这茬事。还有,照片摆拍的太多,很多照片是假的。哪有白天打着手电筒看“毛选”的?他擦的汽车不是他开的那辆嘎斯车,是人家的“解放牌”,等等。意思就是说,不应该写。

  我于是想,雷锋,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到底应该处于什么位置?他在我们全国人民心中,在我们中华民族当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符号?当前,这样的精神符号,还在不在,还能不能闪光?从他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对于今天来说有价值的东西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从他身上还能得到很多的精神营养吗?

  从我读到的材料、自己采访的材料来看,应该说,雷锋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年轻、热情、特别喜欢帮助别人,不求回报,这些的确是事实。并且,他在工作当中,确实不怕吃苦,还能动脑筋,他尽可能地踏踏实实地干一行专一行,这些都是事实。至于说,雷锋摆拍的照片太多,只说自己捐钱,不说人家退还钱给他,我觉得,在这点上,我们不能苛求雷锋,雷锋年纪那么轻,当时对意识形态的宣传都是有纪律的,他必须听领导的话。这是事实,也是历史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因为这点,就拿个放大镜,说雷锋不值得我们今天宣传。不然的话,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树一个标杆,都不能树一个典型,那不是民族之福。

  不好写的题材,我也遇到不少。但是,我想,总有一个办法,可能会写得比较好看。既然这个人物那么鲜活,在当时那么可爱,精神上有崇高的一面,为什么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里就不能把他比较鲜活地表现出来呢?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没有精神追求的内在要求了吗?这说不通。

  至于最重要的那条担心,也就是,雷锋精神,到底能不能写?到底是什么内涵?这个内涵我们今天能够汲取多少?是不是还要无条件宣传大公无私?要这样地宣传雷锋,到底现实不现实?这样的雷锋,有经济的支撑吗?他不要养家糊口吗?他不想致富吗?他不要在经济上财富上有所建树吗?一天到晚帮助别人,自己怎么活?如果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一团糟的话,他怎么可能持续地成长呢?

  当时我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听很多专家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总体看,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特别完整的答案。但是,我已经认识到,雷锋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一个精神的标杆。这种精神,不仅仅是按照雷锋做好事的模式,很简单地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去学他那样:推个车、打个伞、洗个碗、擦个车、扫个地、拎个包、送人到家,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在生活当中,哪怕在创业奋战的过程当中,我们内心深处,也要持有一份像雷锋那样的与人为善、争取双赢共赢的想法,我们要有这样的一个出发点,要存在这么一种心态,不是说,我活着你必须要死;不是我发财了,必须以你的破产为代价为前提。不是这样的。有一类人,还是在想着自己的以及众人的艰难困苦,想着我怎么能使我们这个可爱的集体、可爱的民族,有一种更好的发展,从而做到能够比较科学地把自己的发展放在大集体的发展当中。

  这是一种境界。

  雷锋在那个年代,确是大公无私的。我们现在,能强调大公无私吗?依旧可以强调!这个大公无私,不是说大公无私里面就没有自己的一点私。没有私怎么办?我是作家我要稿费,大家做工作都要工薪,不然的话我们没法生活。实际上雷锋他也挣钱,他把余钱放在储蓄所里,他支援战友,支援灾区,支援一切应该支援的地方,也就是说,他也必须有这个能力!不能把大公无私理解片面了。

  雷锋甚至也给自己买过一两件好东西。皮夹克、料子裤,这些都不是问题,都不是大公无私里面的“私”,我们要看到的是,雷锋在他短暂的22年的岁月里,尤其是在翻身以后,他时时处处都想着他周围的同志,想着他的工厂,想着他的部队,想着他部队以外的社会的各界人民。他内心当中,就有这么一种热爱。

  举个很小的例子,他开军车,路上有乡亲要搭军车,按照部队规矩,不能搭军车,空车也不能搭,但当时老百姓穷,几十里山路不好走,有空车开过来,我在车厢上站一下,一会儿就到了,多方便。雷锋没有不理不睬,他会跳下车,摸出一些小钱给想搭车的大爷,并讲明道理,讲军车尽管空着,但部队有规定,而且坐在后面也不安全,你拿这个钱去买车票吧,前面有个长途汽车站。他内心当中有一种对人民大众的最自然的同情。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标杆,这种标杆的意义,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也是需要的,这样的精神的图腾,这种精神的坐标,我觉得是可持续的,是应该永远存在下去的。

  如果说一个民族,我们大家都相当的自私自利,眼睛基本上都只盯着自己的钱包,盯自己眼下的一小块利益,不惜为此打得不亦乐乎,我想,这绝对不是一个民族的健康的生态。

  “5·12”汶川大地震救援的第9天,我和一群作家朋友赶往灾区现场。在四川10天,我眼前出现了很多很多雷锋。

  我曾经在彭州灾区碰到一个大学生,我问他是哪来的,为什么身上都是水?他说昨天帐篷搭得太低了,没想到会下雨,雨水渗下来了,半夜一醒,半边湿了,他也没有地方晒。我说你来了几天了?他说3天,已经3天没洗脸,3天没洗脚,3天只吃方便面。我说你们来了几个人?他说他来了十多个人。他们自己扛着帐篷,带着方便面,他们还说这里不算重灾区,他们还要想办法再到更里面的重灾区去。我看这些大学生,也真的都是雷锋。

  再说另一件事,有关浙江企业家。我到灾区的第一天,写了一则博文——《哪个浙江老板,能给都江堰幼儿园孩子寄送一座抗震“活动棚”?》。

  当天,博文一出,杭州的报纸就有转载,浙江萧山的孙国根知道这个事,当即就出手了。他制作的活动板房质量是全国一流的。他马上派出技术员去都江堰实地测量,自己也到现场考察,然后,一出手就是价值200万的活动板房,有的还是二层楼,非常漂亮;后来,他又追加了100万,他说,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当代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真正的社会责任,走在改革开放最前列的浙江企业家,是出现当代雷锋的最温润的土壤啊。

  所以,从四川灾区采访回来以后,我就跟大家讲:写《雷锋》,我写定了。

  显然,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只要出现大灾大难,雷锋就会以一种很醒目的方式层出不穷地站出来。雷锋精神,客观上存在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的深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我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心里面,是不是都有很善良的一面?应该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里,都有一份善良,有时是被压住了,没有被诱导出来,或者被恶性竞争的思维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我们常常会表现出一些冷漠,甚至我自己都害怕做雷锋。那天我确实在路上遇见一个老大妈摔倒在那里,围了一大片人,大家都不敢上前。一个大爷说:“你自己起来,你自己起来,你要不起来的话,我们都不敢帮你,都不敢来拉你啊,我们来拉你,你要说是我们把你推倒的怎么办?”一大群人都很激动地叫:“起来吧!起来吧!”就是没人上去。我因为离得比较远,要赶路,也没有冲过去把她拉起来,我没有,我也害怕。我后来想了半天:同样是倒在地上,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都会有人拉,可是现在却是这么个状况。现在大家所谓“人心不古”,是有这个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把雷锋精神拿出来大胆肯定?

  不要苛求雷锋,不要说现在雷锋没有了,只能是大公小私、大公有私,不然就说不到人家的心坎里,不对,也要理直气壮地说大公无私,要把这样的标杆理直气壮地树起来。

  (黄亚洲)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