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雷锋还活着,肯定是个乐乐呵呵助人老头儿
假使雷锋还活着
作者:周凡恺
前两天,作家黄亚洲历时数载写成的长篇纪实小说《雷锋》已经首发。据说,这部作品,不同于以往任何抒写雷锋的文字,最关键之处,在于黄亚洲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雷锋。因还没有看到书,我不知道这种“真”到底达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况且,包括我在内,绝大多数的读者是没有见过雷锋本人的。
天地悠悠,时光如梭,转瞬之间,雷锋已经离开我们五十个春秋了。在已逝的岁月中,随着时代的变迁,雷锋的形象,也在人们的心目中悄然地发生着各种微妙的变化。雷锋时而成为全民偶像,妇孺皆知,时而又屡遭争议,备受冷落,世间冷暖,人心温凉,在这个早已殉难的青年英雄身上,仿佛有了一种别样的注脚和解释。尤其是近几年,有些年轻的网友甚至怀疑雷锋是否真实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我很理解这些提出各种质疑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生活在与雷锋时代迥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生活以及价值取向也大相径庭,他们有权利不相信自己很少见到的东西,也有权利这样去诘问。
历史的长河虽然在不断向前流动,但沉淀下来的毕竟还是历史;雷锋虽然只活了二十二个年头,可他毕竟像飞鸟一样,在空中留下了美丽的痕迹,不会因为人们的质问而发生任何改变。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对于这些年轻人的疑虑,我们的写作者和传播者,是否应该有勇气自省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写作也是如此。拥有如椽巨笔的司马迁,也不可能将每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写得类似于场景重现,并尽善尽美,令人深信不疑。昨晚,电视上有一档介绍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节目,其中提到了他们所办的“雷锋纪念馆”,那里展示的实物很多,我就发现,有一件皮夹克是很扎眼的。我们以前只知道雷锋生活俭朴,一双袜子都要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一穿多年,他能去买这种“奢侈品”,说明雷锋也是很时尚的。要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家极端困难的时期,他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去买一件心仪的皮夹克,也没什么不对,可这种细节,为什么就被所有的人忽略了呢?这是不是导致今天的孩子们认为雷锋离他们很远很远的原因之一呢?
假如雷锋还活着,今年应该只有七十出头儿。无论他是不是时代的道德楷模或者精神动力,我都会认为,他肯定是某个小区里和蔼慈善、乐乐呵呵、愿意帮助别人而从不给社会增添任何麻烦的小老头儿,或许还会喜欢上上网、写写“微博”什么的。为什么我会这样肯定地说呢,因为雷锋所做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延续或实践,这一点,别的不说,只去重温一下简单而又深奥,好读而又难做的《千字文》和《朱子家训》,就会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