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阎晶明谈二战题材:作家回应南京大屠杀应更有力

2012年03月09日 0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刘欢)8日,作家雪静长篇小说《天墨》研讨会在京举行。在谈到二战题材作品时,评论家阎晶明表示,中日之间很多问题没有处理好,与文学艺术家有一定的关系,当代作家回应南京大屠杀应该更加有力。

  雪静的新作《天墨》,以南京为背景,以寻找追索一幅中国名画为线索,展示了南京天浦这一当代中国乡村的人文、地理风物,并以丰富庞大的小说画面,还原了日军侵华战争时期给当地带来的巨大灾难和伤痛。

  评论家阎晶明:当代作家回应南京大屠杀应更有力

  中日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在文艺作品中如何表达?情与仇如何拿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探讨的问题。评论家阎晶明指出,中日之间很多问题没有处理好,与文学艺术家有一定的关系。

  阎晶明表示,至少二三十年来,中国文学艺术创作都是温情主义情调。抗战题材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永远是暧昧的,温和的。对于电影《梅兰芳》,阎晶明就很不以为然,“日本人在中国京剧艺术面前会被折服,在中国文化面前可以变善良,没有太好地保持战争的残忍性”。

  “中国的二战题材创作还有一种浪漫主义情怀”,阎晶明笑称,“小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恨不能生活在抗战时期,认为打鬼子真是太好玩儿了。”

  而欧美国家二战的题材,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那就是:任何时候纳粹都是残忍的,犹太人和老百姓都是受迫害的,纳粹人永远翻不了身。

  阎晶明指出,二战题材作品,今后在历史观、政治观、道德观方面,要体现出更大的力量,否则就成了中日友好作品。八十年代中日之间友好交往,南京和名古屋建立关系,文艺作品甚至出现了一笑泯恩仇的现象。“这种作品太多不行,日本人之所以到现在还在挑衅,有这方面的原因”,阎晶明说。

  作家创作新倾向: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近几年以来,中国当代作家创作有一种倾向,特别注意把中国传统文化,或者高端的艺术元素带到作品当中,如美术、戏曲、中药等,成为作品的一个品质。

  《天墨》以当代书画大师林散之的生平为背景,表现了这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比如婚嫁、饮食,丰富生动的历史传说、诗词、民谣、对联,从而展现这个地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

  对中国最后的传统文人之一林散之的描写,是《天墨》的一大特色。胡平认为,《天墨》是作者被林散之的文人精神所打动而写。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书法功底至深,又涵养出书之气、韵、意、趣。小说里,以林散之为原型的木月文是天浦人的榜样,很有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在他的带领下,很多人能吟诗作对,泼墨挥毫,甚至一些老板也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与现代人非常务实,任何原创都可以妥协相比,中国传统的书生精神显得难能可贵。

  事实上,南京的文化氛围是产生林散之这样文化人物重要的原因。评论家吴秉杰认为,在小说中的天浦,文化不但是人的创造,还是一种精神,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当代社会确定这种精神和生活方式,可以对抗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欲望。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