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称蜀道申遗是光荣使命 呼吁赋予其应有地位
记者 王欢
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千载蜀道被写入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将围绕“蜀道保护和申遗等文化领域重要课题,开展调研视察和研讨交流”。
不管是在两会讨论中还是在日常调研工作中,古蜀道都是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点之一,来自四川的全国政协委员宋学斌等更是积极呼吁:“蜀道作为保存至今人力修筑的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它的价值可与连接东西方的古代丝绸之路和沟通南北的中国大运河相媲美。推动蜀道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在宋学斌眼里,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散落在蜀道周围的城池、建筑以及流传开来的诗歌和故事,让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它的内涵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学、宗教等各个领域。“蜀道已成为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标本,是中华民族先民留给后世子孙和全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谈起蜀道,宋学斌充满激情。
如何科学推动蜀道申遗?曾在去年专门就 “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课题到四川、陕西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认为:“真实性是蜀道的生命。”他建议尽快成立由各相关领域学者组成的国家级专家委员会,进行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在切实弄清史实和现状的基础上,经过严谨细致的研讨,得出经得起检验的结论。
宋学斌委员则呼吁赋予蜀道文化线路遗产以应有的地位,希望国务院尽早制定出台 《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管理条例》,科学合理地划定蜀道沿线的保护范围,成立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川陕两省各明确一个牵头城市,并设立办公机构,统筹协调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的具体工作。
【名词解释】
蜀道——通常意义上,指翻秦岭、过巴山,跨越川陕两省、连接西安和成都的陆地通道,全长1000余公里,从公元前三世纪秦惠文王伐蜀算起,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修筑川陕公路,有文字记载的已历时2200余年,是现今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状况较好、遗存要素较多的古代官道,至今仍对沿线及周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