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炜:国内文学写作的资助及奖项还是太少
中新社万宁3月23日电 (记者 关向东)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张炜,正在海南担任 “奥林匹克花园长篇小说大奖赛”百万元“特别大奖”终评评委。对于这个海南题材长篇小说大奖赛引起文学界高度关注,张炜表示,“总的说,国内的文学写作资助和奖项,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太少了。如果各地政府建立系统的文学资助制度,各种不同的文学奖项能够再多一些,就会让文学写作进一步繁荣。”
23日上午,张炜、海南省作协主席孔见与记者聊起文学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一个作者走上文学之路并能坚持下去,文学奖项的鼓励有时也很重要。”张炜谈到自己“出道”的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全社会的文学氛围很好,全国文学奖公布都会吸引全社会的关注,主要媒体都会充分给予报道,也会在读者中引起阅读热潮。”
张炜告诉记者,那时每年20部的全国短篇小说奖“是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1975年他即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他的《声音》、1984年《一潭清水》都获得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张炜将各种文学奖比作文学的“节令”:“对一部作品而言,文学奖当然不是标准,它和作品本身一样,都需要接受时间的检验。但总可以‘激活’一下,引起读者的注意。一个有公信力的文学奖,可以促进文学写作,反之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张炜认为,“因为雅文学不具有很强的市场属性,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鼓励‘雅文学’创作,并且有完备的文学资助规划。欧美等发达国家,再比如港台地区,不仅有官方的雅文学写作资助,并以大大小小各种各类的文学奖项,使得写作者能够潜心创作,生活无虞。”
海南省作协主席孔见算起了“账”:一部长篇小说的生产周期约三年,因此如果设立资助就需要以三年为期。以海南生活水准为例,一个作家的写作计划如通过了资助申请,住房租金、日常生活开销、必要的交通和通讯费等一年大约需资助近4万元,三年15万元内即可。“对于政府而言,这笔费用不算高,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文学人的培养,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炜希望珍惜本次大赛激发出的海南文学创作能量,如果由政府及社会各界推出各类文学奖项,就可能让这批优秀的文学写作者坚持写下去。“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十几个文学奖项不算多”,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