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鸣愿做创意写作实践者 小说肯定扬善惩恶
余一鸣
小说《不二》获得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让我们记住了余一鸣这个名字。昨天,记者从中国作家协会获悉,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余一鸣创作的中篇小说《入流》,又摘得第三届“茅台杯”中国作协《小说选刊》2011年度文学大奖,他也是我省今年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位作家。同时获得本届大奖的,还有铁凝等六位作家。新人奖则颁给了20出头的一位“90后”女孩海潮。参加完在北京中囯现代文学馆举行的颁奖典礼后,余一鸣回到南京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作品发表,好评如潮
“入流”如今成了一个日常的俗语,余一鸣告诉记者,他的中篇小说《入流》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2011年2期,不久先后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并入选《2011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国中篇小说年选2011》﹑《2011中国年度中篇小说》﹑《新世纪最佳中篇小说2000-2011》等优秀小说选本。
面对一年内两次获得文学大奖,余一鸣感慨说:“获奖是鼓励,也是压力。与这次获奖的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等作家的作品相比,自己还要不断努力。”颁奖会后,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抗抗对他提出了殷切期望,嘱咐他要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入流》发表后,好评如潮。小说构建了一个江湖王国,描写长江上的采沙和运沙,农民将此视为通向富裕的捷径。虽说小说虚拟的是陌生的江湖,但具有“仿真性”,每一处细节都有坚实的生活依据。余一鸣说,他记得评论家孟繁华对他的这种写法给予了肯定,“这种写法最见作者的写实功力。”孟繁华认为,余一鸣对场景、气氛的处理非常到位,让人如临其境。尤其是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完备自足,隐秘的心理动机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
作为教师,做实践者
《不二》《入流》《放下》是余一鸣近年来陆续发表的三部曲,这三篇小说所写的生活都是乡村在走向城市化进程中所遭遇到的生活,写的是路途上出现的新人。评论家贺绍俊认为,这三篇小说都着力于“恶”。他说,余一鸣在客观描述现实中的“恶”时,也担忧这些人物被“恶”完全吞噬。于是他暗自为陷入恶的泥淖中的人物设想救赎的途径。
余一鸣把这三个中篇组成一个系列,旨在肯定扬善惩恶在当下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他越来越坚信,直面当下的写作是有价值的,同时对于作家来说,“如何通过小说的形式处理好当下的题材,也是一种挑战难度的写作,能在现实题材当中体现出小说的技巧性来,那更是考验。”
谈到以后的写作,余一鸣表示,年内将有一个长篇出版,一个中篇也将面世。他的题材将逐步转向他熟悉的教育题材。中国的中小学教育面临一次重大转折,身在其中有许多感受,他会用小说表现出来。他表示,始终将自己定位于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从语文学科而言,写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要想打破应试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就必须鼓励学生创意写作。而作为教师,自己要做实践者。
“90后”获新人奖
据《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杜卫东介绍,《小说选刊》年度大奖已经成为文学界具有相当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文学奖,获得这个奖项的作者,特别是年轻作者,都已经成为当下小说界最为活跃的创作力量。本届获奖的三个“中篇小说奖”和三个“短篇小说奖”各有千秋,既有直面现实的,也有追忆往事的;既有追寻心灵密码的,也有勘探存在本质的。比如铁凝的短篇《飞行酿酒师》;陈继明的中篇 《北京和尚》等。尽管在题材上有所差异,却无不体现了情感的丰富、思想的张力、人性的细腻、文字的质感,以及艺术上孜孜不倦的追索精神。
除了常设的“中篇小说奖”和“短篇小说奖”外,本届又增设“新人奖”,颁给了海潮的《伙夫玛曲》,杜卫东说,海潮年仅20出头,是一位“90后”女孩,这么年轻的一位作者,作品中却包含着丰富的痛苦和对美丽生活的向往,不能不说是这届评奖的一个亮点。
蔡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