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养生碑出自李鸿章外甥之手 为流播养生经验
记者 于峰
昨天的“老南京”版介绍了北极阁古观象台旧址上某处,有一个奇怪的“塑锁梳”石碑。经过热心读者的考证,这三个字出自清代经学大师俞樾的《枕上三字诀》,是这位活了八十六岁的著名学者的一句养生秘诀。
“一块‘养生碑’为何会出现在古观象台旧址?”这是向“老南京”版报料的热心读者周陵想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这几天,周陵还在西祠的“南京城市记忆”讨论版上发了帖子,贴上了石碑照片,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挖”出了关于这块古碑的更多细节。原来,这块小小的石碑竟然出自李鸿章外甥、江南制造局总负责人之手。
俞樾留在南京的遗迹不多
“养生碑”位于北极阁古观象台旧址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上有三个大字“塑锁梳”,旁边还有一些楷体小字是落款,由于时间久远,已经相当模糊,无法辨认清楚。“这就非常遗憾,因为这些小字,是解开这个碑来龙去脉的关键所在。”周陵说。
“塑锁梳”的出处很容易查询,出自清代经学大师俞樾的《枕上三字诀》。所谓“枕上三字”,就是指“塑、锁、梳”,是一种躺在床上睡觉的养生办法。
据记者了解,俞樾(曲园老人)为浙江德清人,清代著名学者。他一生活动的主要地点是在杭州、苏州地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红学家俞平伯是俞樾的曾孙,俞平伯因为和朱自清各写了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在南京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俞樾一生和南京的渊源并不算深厚”,有对于南京历史深有研究的高手指出。从现有资料看,俞樾曾经来过南京,担任过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幕僚。曾国藩卸任后,俞樾也来过南京一两次,和另一位封疆大吏李鸿章见面。
俞樾在南京莫愁湖胜棋楼和江苏省臬署两处各留下了两幅名联:“占全湖绿水芙蕖,胜国君臣横一局;看终古雕梁玳瑁,卢家庭院燕双栖。”“且住为佳,何必园林穷胜事;集思广益,岂惟风月助清谈。”
周陵告诉记者,在总统府煦园东廊上还有一块俞樾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碑。此碑是抗战爆发沦陷后,由伪“维新政府”根据苏州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复制的,是南京最有名的一处和俞樾有关的历史遗物。
楷书小字揭开古碑谜团
以上,就是这位朴学大师在南京留下的几乎所有的史迹。而此次网友在北极阁古观象台旧址上拍到的“塑锁梳”石碑,应该是著名学者俞樾又一处留在南京的鲜为人知的遗存。
喜欢研究南京古迹的网友姚诚在看了网帖之后,也做了一番细细研究。“塑锁梳”石碑上难以辨认的字,经过他的慧眼,也大概认了出来,就是这些小字,揭开了萦绕在此碑上的一些历史谜团。
“这个碑的落款一共有两段,其中一段写着:‘此余枕上三字诀功 弢楼主人能信行之 故书以赠,曲园俞樾’,可见这段话是俞樾写给一个友人‘弢楼主人’的,等于是赠送给他养生秘诀,希望他能够经常练习。”
另外一段话开头就是:“余摹曲园先生三字诀窍上石头”,接下来分别解释“塑”、“锁”、“梳”在养生中代表着怎样的诀窍,又有什么用处,其落款为“光绪××年,冶山居士”。
“这段话基本上揭开了此碑的身世。”姚诚说,刻这块碑的人是“冶山居士”,他将俞曲园先生的“塑、锁、梳”三字诀刻上石头,为的是让永远记录这一养生经验,并使之广泛流播。
制碑者是李鸿章外甥
经过姚诚的研究,弢楼主人和冶山居士是同一人,“他名叫张士珩,是李鸿章的外甥,还担任过著名的江南制造局的负责人!”姚诚说。
周陵给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张士珩约生于1857年,卒于1918年,安徽合肥人。从辈分上说,他是李鸿章的外甥,其母是李鸿章的长妹。而李鸿章发迹之前,一直依靠张家接济度日,因此李鸿章兄弟对张家非常感激。因为这一层关系,张士珩在仕途上得到李鸿章很多照顾。
张士珩20岁左右到南京,拜南京著名学者汪士铎为师,曾考中举人。后来,他又担任李鸿章幕僚。张士珩曾负责北洋军械局,颇有成绩。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后,张士珩被人以“玩视防务”为由弹劾。革职以后,他隐居南京冶山,营竹居、筑弢楼,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1902年,周馥出任山东巡抚,起用张士珩主持山东学务处。1904年,周馥升任两江总督,张士珩前往上海,负责江南制造局。张士珩此前主管北洋军械局五年,此次又负责江南制造局六年之久,逐渐成为军火专家。
清政府因张士珩的功劳,授其二品衔,并赏头品顶戴。清朝灭亡之后,张士珩遁居青岛。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曾任命张士珩为造币总厂监督。1918年,张士珩因病去世,享年61岁。
“由此可见,此碑应该诞生于张士珩罢官蛰居南京期间,应该是俞樾书写‘塑锁梳’横幅给他,他顺势制作了石碑。那段时间,丢了官的张士珩心情不畅,而专注于读书著作,关注养生,因此对曲园老人的‘枕上三字诀’非常感兴趣。”姚诚如此分析。
不过,张士珩在南京蛰居的地点是在冶山,也就是现在的朝天宫附近。这块石碑怎么会出现在了北极阁呢?据记者了解,清末的北极阁十分荒僻,是清军部队的驻扎地点,在这里出现这么一个“养生碑”,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